中国古代第一家族,凭什么兴盛2000年?(3)

2024-03-08 06:22     搜狐网

尽管历史考古等资料对于“孔末乱孔”事件的真实性存有争议,但是孔仁玉振兴孔家,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后到元朝前期的孔子53代孙时,孔子嫡系后裔子孙已达84人,连同上下几代共有334人——相比五代十国以前,孔子家族历经一千多年发展却始终人丁凋零的局面,从五代十国的第43代嫡孙孔仁玉开始,孔子家族的人口繁衍,开始有了大发展。

到了明朝57代孙时,孔子家族人丁(不含女性)当时已超过万人;清朝乾隆年间,孔子后裔子孙突破了10万人;到了民国时期,这一数字增加到56万人;而到当代,孔子后裔子孙已有400多万人,并广泛散居到全球各地,其中光韩国就有孔子后裔7万多人。

作为孔子家族嫡系子孙世代居住的山东曲阜,当地只要追溯三代,几乎每一家都与孔家有着亲戚关系,因此曲阜当地有俗语称“无孔不成席,无孔不成村”。

4

作为王朝道统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象征,孔子家族在乱世中,注定颠沛流离。

北宋靖康之变后,面对南下入侵的女真人,为了道统的延续,1128年,作为孔子第48代嫡孙的“衍圣公”孔端友带着孔氏族人,护佑着孔家的“世传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跟随宋室一起辗转南迁到了浙江衢州,第二年(1129年),宋高宗御批孔端友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这也是孔氏南宗的开端。

与此同时,为了争夺国家道统的正统性,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则册封孔端友的同父异母弟弟孔端操袭封衍圣公,以主持曲阜孔庙祭祀,这也是孔氏北宗的开始,从此,孔氏家族开始出现南北宗之争。

元朝先后金国和南宋后,孔子家族的南北宗之争也摆到了忽必烈的眼前。当时,忽必烈有意成全本为最嫡系正统的孔子53代嫡孙、南宗的衍圣公孔洙回归山东曲阜,解决孔子家族嫡传的南北宗之争。

但孔洙却主动表示,孔子南宗当时在浙江衢州已经有五代先祖入葬(第48代、49代、50代、51代、52代),他自己实在不忍心、难以离弃先祖,况且北宗孔氏家族毕竟也是嫡系子孙,在乱世中守护曲阜祖业也劳苦功高,因此自己愿意放弃南宗衍圣公的封号爵位,解决孔子家族的南北宗之争。

当时,作为衍圣公所享有的世袭荣华富贵,是天下其他家族所梦寐难求的,但孔洙却主动放弃,这让忽必烈感慨不已,他称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公后也”。

为了杜绝日后孔子南宗子孙与北宗夺嫡,为此,忽必烈也特地做了安排,命人专门制订了衢州孔氏南宗家规,张挂在南宗孔氏家庙,声明作为孔子北宗的曲阜子孙袭封千年不易,如孔子南宗子孙妄起争端,将被“置之重典,永不叙录”。

▲忽必烈解决了南宋时期遗留的孔子后裔南北宗之争。

5

但作为与中华帝国安危与共、袭封2000多年的特权家族,孔家是否仅仅凭借作为孔子子孙的血缘关系,便足以屹立千年不倒?

对于这一点,奥秘其实早已蕴含在孔子的家教之中。

孔子在世时,经常潦倒不如意,但他还是教育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诗礼庭训”。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