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天下尽快安定,代宗李豫无法彻底解决河朔隐患,根本问题还是手里没有足够可靠的兵力,神策军扩编本身也花费代宗德宗两代才完成。而朔方军充当平安史主力,此后李光弼、郭子仪被肃宗代宗不断拆分,代宗时又发生仆固怀恩的祸事,朔方军经年累月已经消耗七七八八,唯有暂时"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史书对唐代宗的这一举动评价十分直接"护养孽阴,以成祸根。"
对郭子仪、李光弼两大勋臣,李豫都暗中逐步通过各种高位去掉职权,仆固怀恩仅略次于他们,当安史过后,仆固怀恩依然与回纥来往密切,貌似很容易就成了一种"怀璧其罪"的把柄。
回纥方面也看出唐朝实力已大不如前,不论官军还是燕军都有过求助回纥。代宗登位以后,回纥确实在边疆多有滋扰,对唐军已经不大瞧得起了。仆固怀恩勉强仗着"岳父"身份调解,实际无法令回纥上下收敛。他不过区区一员边将而已,夹在回纥与唐朝两大势力中间,谈何影响双方大局?由于辛云京驻守河东地界屡屡受到骚扰,听到风吹草动就认为仆固怀恩对约束回纥毫无作为,甚至认为他有所勾连,借机生事。
当裴遵庆调查回来,向代宗李豫转述仆固怀恩内心的忧虑,实际君臣都认识到就是监军宦官搜集的小道消息。代宗为了万全,又派更有声望的颜真卿去了解情况,当时双方冲突已经发生。颜真卿回来建议:为使朝廷放心,也为了避免仆固怀恩生出更大事端,不如设法去职,交给郭子仪收编其部属,仆固怀恩和辛云京都会卖汾阳王郭子仪的面子,这是和平解决双方矛盾的最佳方案。
郭子仪临危受命前往制止冲突,对朔方军将士瓦解确实有效。史书称许多军士言"我等跟从怀恩作乱,有何面目再见汾阳王?"仆固瑒虽然打败辛云京,已经不少手下或逃跑,或投奔郭子仪,仆固瑒痛恨手下背叛,对将士十分粗暴,导致自己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