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发布檄文,弃合法“正统性”不用,透露他的无奈与高明(5)

2024-02-08 13:22     360kuai

第四,清朝已经不得人心。

清朝作为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也曾做出一些贡献,这是毋容置疑的事。一些清朝帝王,例如推行休养生息之策的雍正、乾隆、嘉庆,也的确能算是"君德正",使得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清朝初期,多尔衮制造圈地、剃发易服、禁关、屠戮城池等弊政,以此巩固自身统治,这些行为却是伤害了中原百姓。此外当时的吏治也是十分腐朽,全国上下贪墨成风,到了康熙至乾隆时期,都先后出现过徐乾学、高士奇、和珅这样的巨贪。下层官员也是大肆剥削百姓,在此贪污风气之下,老百姓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同时清朝的土地兼并情况,更是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漕运总督杨锡绂曾在奏折中说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到了乾隆末年,甚至占田的百姓都没有十分之一。田地都掌握在地主手中,例如帝都附近的怀柔地主郝氏,就占据了良田上百万亩,连和珅的家丁也有六万亩的土地。而那些靠种田为生的农民,则沦为佃户,甚至成了乞丐与流民。如此困苦生活百姓焉能言足?仅是腐败的吏治,与土地兼并问题,就使清朝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本来就不伟岸的清廷形象,则更加不堪彻底失去了民心。所以曾国藩在檄文中,对此也是十分了然,要言清朝的"正统性",恐怕是说不出口的。

尾声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迫使曾国藩放弃了"正统牌",转而以"卫道"为武器。但仗还是要打的,人心也是要拉拢的,曾国藩的"卫道"也是有些高明之处,不过他拉拢的对象乃是士绅与文人。曾国藩在檄文中,以"血性男子"为名,号召义士助其剿匪,并申明"血性男子"可被他引为心腹酌给口粮。而那些怒卫吾道的"抱道君子",也可以被吸收为幕僚宾客。这两类人毫无疑问都是士绅群体,在地方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特点也是仇视太平军,因为太平军所到之处,正是要掠夺他们的财产。这些士绅阶层对皇家的尊严与正统不"感冒",对爱新觉罗也没有何种感情,他们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曾国藩他们面前,要讲什么君恩似海,大清正统之类的话,也引不起士绅的任何兴趣。于是曾国藩打着"卫道"的旗号,给了士绅群体一个名头,吸引他们的加入,这种宣传效果才是最为合适。

【参考资料:《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讨粤匪檄》,《浅析曾国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