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左右出京任京东路(治今河南商丘)转运使。此后历任陕西、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均颇有政绩。
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兵部员外郎、知池州(今安徽池州)。次年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
同年十二月,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此后历任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
嘉祐六年(1061年)三月,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 数日后,拜枢密副使。不久,调任礼部侍郎,但他推辞不受。次年五月,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最后实际担任的职位相当于现在财政部部长,副总理一级。历史中关于包拯断案并没有记录,估计是因为其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执法严格,不畏权贵,而且任内多有利民的善政,符合老百姓心中期盼的青天形象,而逐渐被民间演义而成。
历史上的包公实际上也不是大黑脸,头上也没有月牙印记。
宋慈字惠父,福建南平人,历史上宋慈最高官职焕章阁直学士、广州知州与广东经略安抚使。直学士是一种职称,在学士之下,待制之上,只有进士可以担任,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宋慈的官位相当于现在省厅级干部,在历史上不算高级官员,所以也没有被史书立传。
宋慈一生职务大多以掌管刑狱为主,任提点广东刑狱时,八个月时间就就处理了200多个案犯。
淳佑七年(1247年),宋慈任直秘阁、湖南提点刑狱使。这一年冬天撰成《洗冤集录》。
所以我们看电视剧里经常称宋慈大宋提刑官,就是来源于曾任提点刑狱使。也正是因为撰写了《洗冤集录》,使得一个普通的提刑官流芳百世,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从这个角度说的话,宋慈也可以称得上是四个人里最厉害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