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庙号繁多,比如太祖、高祖和仅有的圣祖,叫法为何不同

2024-03-19 16:22     360kuai

“庙号”是古代东亚地区特有的皇帝标志之一,所谓“庙号”就是指这些帝王驾崩后,被后世供奉在庙中的称呼,主要起的是祭祀作用。

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不过到了周朝时并未继续延用,直到西汉开始才再度恢复使用。不过汉朝时期对庙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非是每个皇帝都有,比如将东西汉合并算在一起,也仅有七位皇帝有庙号,其中包括太祖刘邦、世宗刘彻、世祖刘秀等人。

不过到了三国后,庙号就开始呈现泛滥之势,就连五代十国时期存在时间短暂的小国皇帝都有了庙号,而且其中还要带一个“祖”的字眼。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才配叫“祖”,其余只能是“宗”。相较来说,“宗”的名称更多,比如有太宗、玄宗、徽宗、神宗和仁宗等等;而“祖”常见的也只有太祖、高祖或者世祖这三个。

一般开国皇帝才叫“祖”,那么前面的前缀又有什么区别呢?

像是“太祖”有汉太祖刘邦、明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人;“高祖”有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世祖”有汉世祖刘秀和元世祖忽必烈等人。

看了例子中的三位“太祖”后,也不难发现,这三人起初都是白手起家,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打下来的天下,最后建立起王朝。而高祖则是由本就出身非同一般,虽然也有自身努力,但是还得有先天条件作为支撑。世祖一般都是一个朝代的奠基者或者开创者。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