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起点是“平王东迁”,周平王为什么迁都洛邑?是为了躲避秦国人吗?(3)

2024-04-21 09:22     360kuai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战国时楚人所著《系年》里讲:周幽王与褒姒的儿子、太子伯盘驱逐了同样是幽王儿子的先前的太子、申后的儿子宜臼。宜臼只得逃回姥姥家,也就是申国。周幽王出兵攻打申国,申侯不肯交出宜臼。还有的学者分析说,很可能这时候申侯已经扶立宜臼为王,所以周幽王和伯盘才会出兵伐申。申国联合了犬戎打得周王室大败,周幽王和伯盘都死了。

接下来,就出现了两周一段“二王并立”的局面。一个王就是申侯立的这个宜臼,还有一个被称为“周携王”的就身份成谜。

“周携王”,有的说是周幽王的弟弟王子余臣,有的则说其实就是周幽王立的太子伯服,伯服没有死,在幽王死后被朝臣拥立为王。是谁拥立了周携王呢?“清华简”说:“邦君诸正立余臣于虢”。幽王朝中执政的大臣,其中以虢公鼓为首,拥立了一位周王。“携”是个地名,在虢国境内,就是在这儿拥立了这位周王。

当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二十多年之后,是晋国的国君晋文侯出手了。周平王东迁得到了郑国、秦国的辅助。这时邦君诸侯始不朝于周,晋文侯迎平王而立于京师,“京师”指的是“宗周”,三年之后东徙于“成周”。之后又过了九年,晋文侯终于找机会杀了“周携王”,让周平王的地位稳固了。这就是《国语*郑语》里说的“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平王东迁

宗周与成周

周太王古公亶父时期迁至岐山周原,即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一带。《诗经*大雅*绵》记载了古公亶父率领周族在周原营建城邑的情况。其中写到命司空、司徒掌管营建工程,“俾立室家”、“作庙翼翼”。证明这个新建的城邑有宫室、有宗庙,完全就是一副王都的气派。考古发现也证明在岐山周原遗址即岐山县凤雏村和扶风县召陈村有大型宫室遗址,气象很宏大,应当就是先周时的宫殿宗庙。这正是周族最早的京邑都城。

文王作丰,即陕西西安西南;武王治镐,即陕西西安西南的沣水东岸。《诗经》里说文王““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可见“丰”是在征伐崇侯虎之后,在丰地建立的都邑。至于“镐”,在《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里说“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不思服。”当周以镐为京时已经达到了四方咸服的程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