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3)

2024-03-01 06:42     今日头条

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

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

溥儁之所以没有坐稳皇位,己亥建储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三个原因。

己亥建储违背时代趋势

清朝末年,虽然守旧派独揽大权,把持地方权力,但改革呼声和浪潮已是时代趋势。戊戌变法领军人物之一的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写道,“封建王朝的思想和礼教,是旧中国的枷锁,这枷锁扼杀国人之生命,扼杀新一代人之创造力和思想。”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敲开国门后,晚清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提出救亡图存口号。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继兴起,是清末改革派救亡图存的实际行动。洋务运动中,中国在经济、思想和教育等领域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仅轻工业和重工业领域,就有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等十几个领域,几百个项目。戊戌变法中,北京的许多学堂直接废除了一半传统科目,新增西方学科,《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载,“时京师学堂废赋论而置英法语言,又兴机械学科和医学学科。”同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这种时代趋势下,作为守旧势力代表的慈禧和她的“杰作”己亥建储,是完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尽管由于慈禧掌握者巨大权力,能在短时间内横行,但全国的反抗就是时代趋势的最强音。除了前文提到的广东电报总局在舆论上掀起的反抗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抗。例如,康有为在日本公开反对己亥建储时,曾评价这次建储是“吕后擅自废立,董卓废旧立新,必致山呼海啸(《答山本宪》)。”即便以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中间派,甚至慈禧的坚定支持者荣禄,都不支持这件事。他们虽然没有明确反对己亥建储,但李鸿章曾对荣禄说:“这种事,如果你参与进去,你有几个头够杀?(《梦蕉亭杂记》)”这足以证明他们在己亥建储中的立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