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以资源换发展,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致富之路,彭云鹏显然是其中之一。
随着大片森林被砍伐,彭云鹏渐渐意识到,砍伐森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太严重了,长此以往,早晚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于是,从90年代起,彭云鹏开始投入巨资植树造林。
他在苏门答腊巨港附近,开辟了大片的人造热带雨林,面积达50万公顷,相当于7个新加坡那么大,成为印尼最大的造林人。就连时任印尼总统的苏哈托,都亲自到他的植树造林基地主持揭幕仪式。
这些林地多处于乡村地带,彭云鹏因此成了印尼乡村地区最大的雇主,有超过30万人靠他的公司过活。
● 来源:壹图网
植树造林的同时,彭云鹏也瞄准了另一条赛道,那就是石油化工。
那时,印尼本土还没有一家像样的石化工厂,每年需要从国外、主要是日本进口大量石化产品。
让印尼人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这些石化产品,实际上是把从印尼进口的原油、天然气等提炼加工后,再卖回印尼,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
彭云鹏就想,为什么要让日本人赚走这个钱呢?
于是,他投入22.5亿美元巨资,建起了大型石化工厂,年产165万吨乙烯、丙烯及多种化工原料,每年为印尼节省数亿美元的外汇。
● 巴里托太平洋集团石化生产基地
之后,彭云鹏又拉来中国石化到印尼投资,建设炼油厂和生产尿素的石化厂,两个巨型项目加起来,总投资约30亿美元。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巴里托时,中石化的回答很简单:"巴里托是第一家邀请中石化合作的印尼公司。"
巨头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你给我足够的尊重,我也会还你最大的诚意。
利用自有资金和国际资本,彭云鹏的巴里托集团快速崛起,彭云鹏也成为新一代印尼工商界三巨头之一,与三林集团林绍良、金光集团黄奕聪分庭抗礼。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惨烈的危机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