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伦理大戏”上演,美国不管以色列了?媒体解读(2)

2024-02-27 17:55  直新闻

CNN引述其看到的美方决议草案文本称,美国呼吁"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在加沙实现临时停火"。英国《卫报》称,这份决议草案的文本标志着美国首次明确支持在加沙地带"停火"。

除了呼吁"临时停火"外,美方决议草案还对以色列在拉法发动地面进攻的后果发出警告,称此举"将对平民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包括可能形成难民潮,对严重威胁地区和平与稳定。此外,草案还呼吁解除对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的所有限制,以及要求巴方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质。

直新闻注意到,起草"临时停火"草案虽然被视为美国外交政策立场的某种转变,但草案中也存在诸多"额外条件",例如美方要求"临时停火"应在所谓"切实可行的情况下"进行,依然为以色列军方留下了回旋余地。而与国际社会普遍希望"立即停火"的意愿不一样,美方决议草案在表决的时间设定上也存在某种模糊性。

联合国安理会2月20日就阿尔及利亚代表阿拉伯国家提出的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前中)投反对票。

李子昕认为,这份"临时停火"草案代表了美国在面对多重压力时寻求平衡的一种战术选择,而非战略转变。首先,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压力以及盟友的呼声,美国持续无节制地为以色列的立场背书已经严重反噬其自身的利益。在美国国内,社会层面,尤其是国会两院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政策反思和呼吁停战的声音。这对于拜登政府而言,是压力,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空间,可以向以色列施加压力,避免以色列的行动最终过分危及美国的利益。但受所谓政治正确和美以特殊关系的限制,拜登政府政策回调的能力大概率有限。

其次,李子昕不认为目前美国在任何程度上放弃了以色列,美国事实上继续谋求通过离岸制衡手段在中东施加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拜登政府在呼吁停火的草案中附加了条件,这既对国际社会和内塔尼亚胡政府表明一种"讨巧"的态度,又为以色列留出了一定的操作空间。

李子昕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看似中立,支持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然而在关键场合,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毫不掩饰。本轮巴以冲突升级后,美国仍然延续了这种做法,且这种做法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月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本轮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加沙人道局势极其严峻,已经造成近3万平民丧生,约190万人流离失所。"立即停火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和压倒性共识。美方应当注重倾听并采取切实行动,为实现停火止战、缓解人道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