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中法关系?德外长大放厥词,马克龙:我们需要中国

2024-05-09 10:20     今日头条

眼红中法关系?德外长大放厥词,马克龙:我们需要中国

作为近些年来法国戴高乐主义复兴的代表,马克龙一直是一个语出惊人的领导人,为了推动欧洲形成一个由法国领导的独立自主欧盟,马克龙曾经发表过"北约已经脑死亡"的论调,而最近,他又提出了"欧洲终有一死"这一震惊西方的理论。

他在4月底前往法国著名大学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时就表示,今天的欧洲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欧洲终究会死亡,这取决于欧洲人自己的选择,如果不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未来十年中欧洲被削弱甚至降级的风险是巨大的。

当时这番发言就引发了各方热议,很多分析者都在猜测马克龙话语中所指的欧洲消亡究竟由何种威胁造成,更是有人认为马克龙是为了在接下来的中法双边议程之中制造筹码,从中国手中获得更多利益。

而如今正值中方最高层访法之际,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了一篇马克龙的长篇专访,印证了外界的猜测。

根据马克龙在访谈中解释,他之所以认为欧洲会死,是因为欧洲当前正面临三大威胁,一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军事地缘政治以及安全威胁;二是经济与科技威胁;三是欧洲内部自由民主和管制体制的危机。

而在这三大威胁之中,有两项都和中国密切相关。自俄乌冲突升级之后,欧盟方面一直站在西方立场,希望游说中国,让中国发挥对俄罗斯的影响力,说服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马克龙早在去年访问中国时就曾经对中方提过这一议题,除了他之外,访华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曾经要求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所谓的作用。

而马克龙口中的"经济与科技威胁",则与中欧双边贸易有密切关系,欧盟方面一直担忧中国崛起的电动汽车产业会冲击欧盟同行,导致欧盟传统汽车产业在竞争中失败,所以从去年开始,欧盟方面就一直在调查所谓的中国电动汽车倾销问题,今年5月1日时,欧盟委员会还声称已经正式告知比亚迪、上汽与吉利三家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表明欧盟会对这三家车企实施严厉的惩罚性关税。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马克龙所谓的欧洲可能会死,完全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政治筹码,以方便扩大中法双边对话的范畴,站在整个欧洲的角度同中国交涉,若能有进展,法国在整个欧盟的地位将会大大上升。

除此之外,为欧洲争取利益还能够提升马克龙的民众威望,帮助他扭转当前法国国内的政治劣势。当前的法国民众大多对马克龙政府持批判态度,极右与极左翼势力在法国的崛起十分迅速,根据法国最新民调显示,2027年总统大选中,极右翼政党候选人玛丽莲·勒庞已经收获了35%的支持率,位居所有候选人首位,马克龙必须找到办法让国内民众更信任自己与自己所属的政党。

只不过,这两条一条违背了中国遵守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一条违背了中国遵守的自由贸易与公平竞争原则,这些原则性问题并不容易妥协,不是马克龙找个欧洲将死的借口,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动,更何况在本次双边议程之中,整体上是法国有求于中国,在这些敏感问题上,马克龙并不占据主动权。

马克龙展现合作诚意,中方也持有积极合作态度

对于本次的中法双边会晤,马克龙的态度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就欧洲的政治正确议题来为自己争取一些政治利益;但另一方面,当前法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实在严峻,马克龙又不敢太过对中国施压,导致中法疏远,这形成了一个十分奇特的局面,即马克龙一边要求中国在俄乌以及贸易问题上让步,一边又高喊"法国需要中国"。

据法国《论坛报》5月5日报道,马克龙在接受专访时就表示,他要明确一点,即他并不建议与中国保持距离,法国需要中国人,需要与中国更新经济关系,使法中甚至欧中经济关系中实现更多互惠。

美国媒体彭博社在评论马克龙的这番发言时就认为,他正在对中国发起"魅力攻势",希望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并继续让欧洲充当中美之间的一股平衡力量,从而保证中国继续参与全球议程,帮助欧洲解决经济困境。

从马克龙的议程安排也能够看出他确实想同中方谈出成绩,他邀请中方随他一同前往他的第二故乡比利牛斯山,前往他私交友人开设的小餐厅,共享他与妻子最喜欢的家常菜点,这很明显是在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向中方展现出法国的合作诚意。

这颇有一些戴高乐主义的风格,在当年戴高乐执政时,法国也是这种价值观归价值观、双边利益归双边利益的谈法,法国虽然在某些政治问题上同西方世界保持一致,但在一些双边合作问题上却维持着独立自主的态度。

因此,即便马克龙带着一些并不符合中法双边利益的政治正确话题,中方还是对此次中法双边议程抱有积极看法,法国《费加罗报》就在报道中引述表示,中方此次来到法国主要带来三个信息,分别是:

一,中方愿同法方传承建交精神,推动中法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二,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开放,同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深化合作;

三,中方愿同法方加强沟通协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这表明了中方至少在共同利益层面上对法国有所期待,如果马克龙在此番双边对话之中能够把握住对话的尺度,尽量减少政治正确话题对双方对话的影响,抓住中法双边合作的机遇,那么法国仍有机会同中国维持双边合作,并借此走出低迷,带领欧洲走向独立自主。

德国想要远离中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对于马克龙这种在争议中寻求合作的对话模式,以及将中法双边对话上升到中欧层面的企图,一些其他的欧洲大国似乎并不乐见。

作为法国在欧盟中的亲密合作伙伴,德国就在这场重要的中法外交中泼了一盆冷水。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5月5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声称,德国当前已经全面调整了对华战略方针,以实现"供应链的多样化"。

她还特别解释称,供应链多样化并不是脱钩,只是不愿意"重蹈覆辙",因为俄乌冲突让德国意识到不能对某个国家保持太多依赖。

除此之外,贝尔伯克还渲染炒作"中国越来越咄咄逼人",声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许多同中国打交道的经验,比德国更能"直接感受这猛烈的狂风"。

而我们都知道,欧盟国家口中所谓的"供应链多样化",实际上就是对中国进行部分脱钩,将政治正确话题置于实际利益至上,通过削弱共同利益来迫使中国在政治正确问题上妥协。

选择这个时间点来渲染炒作,则很明显有针对中国访欧之行的意思,尤其是在法国表明要同中国拓展双边合作之时,德国却要远离中国,这直接向外界传递出了欧盟内部的分裂信号,极大打击了法国想要作为欧盟领导者推动欧盟独立自主的信心。

但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受伤最大的不会是中国,也不会是法国,反而是德国自己。作为曾经整个欧盟对华出口顺差最大的国家,德国曾经在对华贸易中摄取了大量利益,但是在德国对华态度急剧转变之后,中德双边贸易的动力快速衰减,德国经济也逐渐进入了低迷时期。以往,德国能够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济体,很大程度上依赖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以及中国市场,如今德国自断两臂,必然成为最终最大的输家。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