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好久没见你了……”九旬老人与父亲“相遇”,泪目了(3)

2024-01-09 15:08     人民日报

与贫乏的物质生活相对的,是敦煌艺术的丰饶。常沙娜在父亲的感染下,每天兴致勃勃地登着蜈蚣梯,爬进洞窟临摹壁画。"洞窟都没有门,早晨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照亮满墙色彩斑斓的画面。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画得投入极了,兴致上来就放开嗓子唱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段经历,让常沙娜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图片

常沙娜在为莫高窟的石膏模型上色

她将敦煌元素融入创作

参与设计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由于在敦煌壁画的临摹上颇有天赋,20岁时,常沙娜被选中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和平"是不二的主题。林徽因是当时的主持设计,她对常沙娜说:"你看看毕加索的和平鸽,你也试试用敦煌的鸽子做设计。"

在林徽因的启发下,常沙娜采用敦煌隋代石窟藻井的样式,并在上面穿插敦煌的和平鸽图案,设计出了新中国的第一块丝巾国礼。当时苏联的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对此赞不绝口:"这是新中国最漂亮的礼物。"

图片

常沙娜还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板的装饰设计,将敦煌元素与宴会厅的功能相结合。她回忆,当宴会厅的灯打开的那一瞬间,大家都感动得直掉眼泪。

图片

图片

常书鸿

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守护者"来到了敦煌,把根扎在了这里,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就是其中一位,她穷尽毕生精力与莫高窟的毁灭抗争,并因此与常沙娜相遇相知。

去年10月,常沙娜和樊锦诗在敦煌重聚,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打趣着彼此的身高"都缩了",还约定"下次再来,保重"。两人都为钟爱的事业倾尽青春与心血,即使白发苍苍,也依然舍不下对敦煌的牵挂。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