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美国认输了!拜登终于接受现实,无奈对华松绑

2024-05-08 21:55     今日头条

意外,美国认输了!拜登终于接受现实,无奈对华松绑

美国顶不住了,主动放宽对这一中国原料的限制。中国不战而胜,拜登对华"脱钩"梦破灭。

一、不用中国出手,拜登先输一局

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近日宣布,放宽对中国石墨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限制。

具体而言就是,在2026年年底之前,美国消费者购买含有中国石墨的电动汽车,也可以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美国放宽对中国石墨的使用限制)

要知道,按照美国的《通胀消减法》,只要购买符合相关规定的电动汽车,就能享受这一税收抵免。

但是,为了切断美国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拜登政府曾在去年12月宣布,限制购买含有中国电池原料的电动汽车的美国消费者,获得全额税收抵免。

这无疑是在倒逼汽车企业放弃石墨等中国电池原料。

然而,结果却是,拜登政府不仅没有达到切断中国原料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限制规定正式生效后,符合相关抵免条件的电动汽车数量大大减少。有数据显示,在美国销售的120多款电动汽车中,只有13款符合7500美元全额补贴条件。

正因如此,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大受影响。即使有税收抵免加持,今年一季度的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仅增长了3.3%,远不及去年的47%。更要命的是,电动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中的份额降到了7.15%。

这显然与拜登政府"刺激电动汽车需求、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目的背道而驰。

(拜登政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放宽对中国石墨的使用限制。

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无需中国出手,拜登先输一局。

有意思的是,美媒宣称,这也是美国汽车行业的一大胜利。

二、美媒:是汽车行业的一大胜利

这是因为,延期新规将使更多电动汽车在2025年、2026年,获得税收减免资格。

而这不仅能刺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还能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石墨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料。

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的石墨有70%是中国生产的,且中国精炼了90%的石墨材料。

这意味着,美国电动汽车,很难绕开中国石墨。

(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料--石墨)

也就是说,美国限制石墨等中国原料,最先受到影响就是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动汽车。它们很有可能因此得不到补贴。

这样一来,本就不乐观的美国电动汽车行业,恐怕会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

道理很简单,没有补贴,势必会影响美国消费者的积极性。消费者不买,车企自然缺乏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的动力。

反过来,拜登政府放宽限制,有助于美国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循环:更多电动汽车获得补贴,吸引消费者购买;市场需求大,车企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生产更多更优质的电动汽车;

车企提供的电动汽车产品足够好,消费者自然愿意为此买单……

三、拜登对华"脱钩"梦破灭?

当然了,这也说明,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美国想要做到与中国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

其实,这不难理解。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做到与别国完全"脱钩"。

而且,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存在感"相当强,从原料到零件,再到整车,各个环节都少不了中国企业的参与。

这意味着,美国想要完全绕过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成本是非常高的。

这里的成本,指的不仅是经济成本,更是机会成本。

(美国完全绕过中国的成本非常高)

要知道,拜登政府之所以加大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就是为了促进美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实现转型。

毕竟,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且,想要完成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也离不开电动汽车的普及。

然而,这并非易事。有分析认为,电动汽车的转型需要美国工业基础的彻底转型。这显然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美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应该做的,不仅是加强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扶持,还得清除一切可能干扰该行业发展的负面因素,而不是给行业发展增加障碍。

而限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等关键原料,正是影响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于拜登政府这个错误决定,美国电动汽车行业错过了不少发展机会。

现在,美国主动放松对中国石墨的限制,也算是及时止损。

(电动汽车方面,美国及时止损)

显然,事实已经证明,拜登的对华"脱钩"梦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破灭。

尽管如此,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完全绕开中国的图谋。

毕竟,对于美国政客们来说,大打中国牌,是他们骗取政治资本的惯用伎俩。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拜登政府宣布放松对中国石墨的使用限制后,马上就有美国官员指责拜登政府"帮助中国"。

最后,奉劝美国一句,不论是在哪个领域,完全对华"脱钩"都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应该早日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