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是印度的一家权威智库,该智库的研究员安塔拉·辛格认为目前中国对印政策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这两种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这导致了中国对印度战略重要性的定位一直摇摆不定。对于中国来说,印度能够决定中国大陆在解决台海问题时是否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印度政府可以以此来要挟中国,逼迫中国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对印度做出让步。
塔拉·辛格认为,印度国内经常会讨论"两线作战"甚至是"两线半作战"的危险,前者指印度会同时需要和中国、巴基斯坦作战。后者则指印度在同时和中巴进行交战的情况下,还需要解决克什米尔地区的叛乱问题。但实际上,中国也面临着"两线作战"的挑战,既需要在东南沿海方向上面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威胁,又需要戒备在西部边境上的印度。
对华"两线作战"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方面提出的,曾在特朗普时期负责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撰写工作的美国防部前官员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表示,美日期望印度维持在南亚独占鳌头的地位,并有效地吸引中国的注意,使其不得不面对第二战场的威胁。从那时候开始,美国就开始不断争取印度的支持,希望印度能够在中印边境上给中国施加军事压力,分担美国在西太平洋方向上的作战压力。
塔拉·辛格表示,无论是加勒万河谷冲突,还是最近的中印藏南冲突,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中美两国竞争强度提升下所产生的一个衍生结果。随着美国希望印度在中印边境采取更多的军事行动,中国必然也会增加在中印边境的军事部署来进行反制,这导致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小规模的"军备竞赛"。
当双方在中印边境附近地区的军事力量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冲突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增加了。因此,中印此前边境谈判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减少双方在边境附近地区部署的军事力量,并对双方在边境地区的某些行为进行限制,比如双方都不能在实控线2公里范围内使用枪械和爆炸物,以避免整体局势的升级和恶化。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双方采取的这些行动都有效地控制住了中印边境局势。
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提出了"大国外交"的理念,也就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在2012年之后,中国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战略构想。在新战略布局中,多边外交的作用不断扩展,与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基础框架。
印度是一个同时出现在中国战略布局中所有四个领域的国家,即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因此,中国在理解中印关系时需综合使用多维度框架,即中印关系动态、南亚地缘政治、中美战略竞争,并最终通过中国崛起的范式进行分析总结。
因此,虽然中国同印度之间存在很多竞争关系,但是在许多对外政策上,印度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在南亚推行"一带一路",如果印度强烈反对的话,那么就算不能完全阻止"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推行,也会极大增加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成本。此外,在军事方面,就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如果印度在中国大陆解决台海问题期间不在西部边境地区挑衅的话,那么中国就可以全力应对西太平洋方向上美国及其盟友体系所施加的巨大压力。
塔拉·辛格认为,如果中国想要从印度这边"获益",无论是在南亚地区顺利推行"一带一路"或者获得印度的配合,全力解决台海问题,那么都需要在某些方面对印度进行"让步",付出一些"战略代价",以此来获得印度的配合。
印度政府也需要往这方面努力,比如主动展现出对中国台海问题、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的关注,让中国明白印度政府确实有能力拿台海问题、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来威胁中国。这样一来,中国就会主动在中印边境等问题上对印度进行"让步",让印度获取更大的战略利益。
塔拉·辛格的这番表态很有印度特色,也就是无论怎么样,印度都需要从相关事项中攫取到一些利益。虽然拿台海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以及"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推行问题来要挟中国,并不能实现中印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但是只要有趁机牟利的机会,那么印度人就一定会凑上来。
做外贸的读者朋友应该最清楚印度人的这种秉性,印度客户不是动不动信口开河就是一开口就要你先寄一大堆样品,要不就是不断延迟付款,导致印度客户在我国外贸领域恶评如潮,但印度人就愣是不在乎。
对于塔拉·辛格的提议,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不是给印度"让利"。因为"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一旦让印度人尝到了要挟的好处,那么印度不会就此罢休,而是会继续对我们进行要挟,没完没了的缠上来。
印度和日本一样,本质上都是欺软怕硬的角色。所以,我们非但不能让印度有要挟我们的机会,还要摆出更加强硬的态势。在军事领域,如果印度真的想要拿中印边境问题来要挟中国,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加大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准备力度,直接将印度的这种想法掐死在萌芽状态。
在经济层面上,如果印度想要阻止中国"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的正常推行,我们就直接加大投入,把印度从南亚经济体系中挤出去。等到印度在南亚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降低,并降至印度的容忍线之后,印度自己就会反过来谋求同中国的合作。
豺狼永远不会懂得感恩,想要让豺狼能够安安静静地听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亮出我们的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