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遭遇“缴存冷”,为何年轻人交个人养老金积极性不高?专家分析:参与有这些顾虑(2)

2024-04-22 09:07     第一财经

当然,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说,周燕芳称,这是因为年轻人的长期养老储备意愿还不强。"部分90后年轻人缺乏养老储蓄观念,缺乏风险意识,未意识到未来养老可能面临的经济压力。"周燕芳认为,"这一方面主要由于他们认为距离退休还很遥远,没有做好养老准备;另一方面,则担心未来的经济形势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周燕芳认为,个人养老金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是造成其参与力度不强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激励不足、缺乏灵活性以及产品选择复杂三方面。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税收激励方面,周燕芳援引58同城日前发布的《2024年返城就业调查报告》数据称,90后的平均年薪主要集中在6万~10万元之间,即便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也仅为13万元。如此较低的收入,在个税起征点基础上加上专项扣除等,交不了多少个税。每年存满12000元个人养老金额度,很多90后实际上也难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

在账户灵活性方面,部分90后年轻人已迈入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经济压力大,需要持有灵活资金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家庭成员生病、子女教育等。但个人养老金账户要求账户封闭运行,封闭期长达数十年,缺乏应急退出机制,只有达到退休年龄时、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形才能领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户缴存的意愿。

此外,对于大部分90后年轻人甚至大部分中国居民来说,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选择是一大挑战。"不仅仅因为养老金产品本身涉及复杂的金融投资和风险评估,更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以及长期财务目标的决策过程。一旦完成账户开设,面对市场上超过750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并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养老金的增值,是否能够在未来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周燕芳说。

四方面入手,增加年轻人参与率

针对上述痛点,周燕芳给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个人养老金的宣传,提升年轻人参与积极性。她建议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导,制定统一的养老金融知识宣教内容和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鼓励各金融机构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养老金融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宣传方式上,她认为可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针对90后年轻人的特点和偏好,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和形式,提高年轻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加深年轻人对未来养老经济压力的认识。

二是加大税收激励,引导长期参与。"建议优先对税收优惠激励不足的低收入群体,尤其是缴存期超过15年的90后年轻群体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发放财政补贴,鼓励低收入年轻群体配置个人养老金、加强长期养老保障。另外,建议调增个人养老金年度缴费金额上限至20000元,以加大EET模式(购买阶段、资金运用阶段免税,在养老金领取阶段征税)下税收优惠力度,提高税收递延的激励效应,增加对中高收入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周燕芳提出。

三是,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提升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和灵活度。周燕芳表示,在保障资金安全和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建议增加个人养老金提前取出的条件,以满足参与人在发生重大变故及特殊场景下的应急资金需求。例如可以考虑将本人及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伤残等特殊情况列为法定全额领取的条件。同时,探索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偿还债务等情形纳入部分领取的范围,以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刚性与灵活性,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是,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个人养老金的选择门槛。"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提供丰富优质的养老金融产品的同时,应提供更多便捷可及的养老咨询、养老金规划等专业信息服务,降低产品选择的专业门槛。在养老金交费和持有期间,提供医疗、养老服务咨询及绿色通道等增值服务,激励长期交费,提升客户黏性。"周燕芳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