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实行高度集中军权的措施是什么,对国家有何利弊!(2)

2023-05-19 16:59     360kuai

《宋史》帝(赵匡胤)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

赵匡胤通过这样连哄带吓,将这些将领的兵权都给解除了,给他们一个节度使虚衔让他们去养老了,禁军被他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而且殿前都检点这一职位再也不设。

宋朝把全国军队分为禁军、厢兵、乡兵和蕃兵四部分。乡兵和蕃兵类似于民兵,厢兵和禁军才是正规军,但禁军才是宋朝的主要军事力,精英中的精英,禁军担负着守卫京师、捍卫天子和外出征战的任务。禁军与厢军均招募而来,不过禁军有优先的选择权。送大宋朝廷也十分重视禁军,对待禁军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在中央驻扎一半,在地方驻扎一半,这样中央有事地方可以勤王,地方有事,中央可以从容平叛,但是实际上中央驻扎了一半多的禁军。禁军数量较多而且装备好,兵饷较优。战斗力也强于地方军队,使得大宋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赵匡胤担任过殿前都检点,当了皇帝之后这个职位不在设,禁军的统帅,一分为三为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分别统领。分了禁军的统帅的权力"三帅"三足鼎立,又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而且还设置了枢密院,三帅只负责禁军的管理与训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枢密院虽有调兵权, 但无统兵权。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负责, 一切听命于皇帝。这样权力再一次集中到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