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献陵的两大特点(4)

2024-04-15 16:42     360kuai

第二个特点,献陵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陵宫建筑与长陵比较,同样非常俭朴。其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祾恩门则仅为3间;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献陵的陵寝建筑在清乾隆年间曾得到修缮。这次修缮,明楼外形未改,但内部木构梁架改成为条石券顶结构。方城下的甬道堵死,右侧增筑了一道可由方院上登宝城的礓石察路。配殿及神厨等附属建筑大多被拆。祾恩门则缩小了间量,且顶部由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神功圣德碑亭被拆除了四壁,仅于台基之上,石碑的四周砌以齐胸高的宇墙。以后祾恩殿、祾恩门在清末民初时毁坏。现在,除宝城、明楼及第二进院落陵墙经修缮保存较好外,其进院落的建筑已全成遗址。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