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里藏针的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用小人手段整小人,高明!(2)

2024-03-29 06:02     360kuai
02 王曾这样用小人的手段整倒小人,正是其高明之处。 这个政治斗争的高手,本来就是一个天才。 年青时科考,连中三元,是不折不扣的状元郎。 整个宋朝,才六个人得此殊荣,智商那是绝对的高。 难得的是这个状元非常低调,他给养育他的叔父写报喜信: 我今天在金殿上,唱名第一。这都是祖宗积德结的果,叔叔没必要太过高兴。 少年老成,非同一般。 回到老家青州,官府派了吏员敲锣打鼓在城门迎接,百姓都挤着来看状元风采。 戏文里的状元都是鲜衣怒马,前呼后拥,风光无限。 不料小王远远换下新衣服,骑了匹小驴子,从偏门进去见了长官。 长官大为惊异,小王说:"在下侥幸中个状元,怎么敢惊动家乡长官和父老乡亲?这样隆重仪式,只怕承受不了。" 长官叹息道:"你这才叫真状元。" 03 他是棉里藏针的人物,扳倒丁谓就是明显的例子。 以退为进,找机会反击,算是官场善于韬光养晦的人物。 丁谓倒台,同党曹利用也被搞倒。 老曹的资历非常高,原来职务在王曾之上。 王曾渐渐超过他,让老曹很不高兴。 在朝廷典礼上,曹利用要排在王曾前面,礼仪官没了主意,王曾说:"你只要回答宰臣王曾等人告谢就行了。" 老曹怒火妒火一起烧,老是说王曾的坏话。 这回倒台,王曾倒在太后面前说他没有"大恶"。 太后问:"你以前说曹利用蛮横,现在怎么替他说话?" 王曾说:"以前曹利用会仗势欺人,所以我揭发他。但现在说他有非常大的罪过,我以为没有。" 04 孔子曰过:不语怪力乱神。 讲的是个正字,一个稳字,这是大儒的风范。 王曾任应天府市长时,市面上有谣言:有妖怪晚上飞来飞去,像个帽子,扑住了人就完了。 搞得人心惶惶。 王曾下令夜间大开官门,士兵加紧巡逻,有说看见妖怪的就抓起来。 镇住了妖风,再也没人说看到妖怪,妖怪也就没有了。

05 太后刘娥掌权后,越来越超权。 大臣们担忧:大宋国会不会也出现个"武后"? 可当面和刘娥对顶不是办法。 大臣钱惟演和太后是亲戚,王曾找到老钱:"皇帝年幼,没有太后支持做不成事。太后帮助小皇帝,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就是帮助老刘家。" 钱惟演道:说的对。 这话就传到太后耳朵,太后收敛了不少。 06 仁宗继位之时,王曾起草诏书:"以明肃皇后辅助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 这个权字,就是代理,限制了刘娥的权力。 丁谓建议把"权"字去掉。 王曾不同意:"现在皇帝年幼,太后听政,本来就是走霉运时期。这个权字,就是给后世示范。更是去不得。" 所以王曾和刘太后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07 做为国家的总理大臣,王曾平常不苟言笑,严肃正经。 大臣杨亿很会讲笑话,唯独对王曾不敢开他玩笑。 话说王曾长得相当漂亮,眉眼如画。 有一回,真宗有急事,穿着便服就匆忙召见王曾。 讲完事情后,还特别解释一番:"我是来不急穿上朝服,请不要介意。" 看来皇帝对他也相当地客气,就是要讲究礼法。

08 后来王曾到洛阳当留守,他的前任是钱惟演。 老钱对洛阳的一批文人欧阳修、尹洙、梅尧臣等非常好,几个年轻人吟诗风月,不大理会政事。 王曾严肃地批评:"你们不能不珍惜时光。像寇莱公(寇准)那样的才华,还因为没把握光阴,被朝廷贬斥,何况你们?" 快嘴的欧阳修答道:"寇莱公最后仕途不顺,是因为一把年纪,胡子都白了还不懂退休。" 王曾的白胡子突然显眼起来。 一个人太严肃认真了,也是别人眼里头痛的对象。 09 在朝中与刘娥太后明暗间斗争,结果王曾被贬到北方王天雄军。 这儿与辽国交界,经常有辽国使者来往。 辽国人到了王曾的地盘,大家自觉约束自己,不敢喧哗,安安静静地过境。 老王的威严,不可犯。 因为能力强,所以又回到中央,后来又被发到郓州,死在那了。 10 据说王曾死前不久,有颗大星坠落在他家附近,随从吓坏了,赶紧报告王曾。 老王从容道:"一个月后,就有结果了。" 果然,月后,王曾生病去世。 朝廷给的谥号是"文正",这是帝制年代,文臣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如大宋名臣范仲淹的谥号,也是文正。 11 王曾的妹夫,是孔子嫡系后人,但夫妻不和。 王状元心生一计,主动去拜访妹夫。 出来之后,就派手下人四处散播谣言:孔冕在茶水中下毒,自己勉强捡回了一条命。 孔冕对大舅哥下毒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王曾又给真宗皇帝秘密上书说: 孔家是圣人之后,一定不会做出这种事。 现在是封禅的关键时期,不宜被其他事打扰,还是大事化小为好。 结果,真宗真就没管。 事情在民间闹得挺大,孔冕,干吃哑巴亏。 12 "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这是王曾所言,见于《王文正公笔录》。 很多时候人都是会下意识的去规避自己的不讲理,把过错推给他人,对方当然不愿意了,于是从互相推诿扯皮变成了互相争吵,素质差一点的或许还会动起手来。 但换作另一种考虑,那么与其让自己在毫无意义的争吵中心力交瘁,还不如直接说一句:"我的错,对不起。" 所以说,人有黑白两面,不是后人故意诋毁,而是圣人太少,两面人属于普遍现象。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