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史:''西南战神''韦皋——吐蕃西南战线的天敌(2)

2023-12-08 06:42     360kuai

随着张延赏入朝担任宰相一职,接替其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的人选也出来了,那就是出身于京兆韦氏并时任左金吾卫大将军韦皋。不过这个韦皋和张延赏也不是什么外人,张延赏是韦皋的老丈人,所以这就等于是女婿接了老丈人的班儿。不过,估计当时唐德宗任命韦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也只是想让他能够在吐蕃和南诏的夹击下保证剑南西川道的安全,毕竟西川在危机时刻是唐皇室的避难之地而在平常则是中央的供馈之地。但是唐德宗没有料到的是他这一任命使吐蕃在西南战线上遇到了自己的的天敌,也让韦皋成为了西南''战神''。后来元朝的胡三省在批注《资治通鉴》中任命韦皋为节度使一条时,曾写道:''为韦皋功烈著于西南张本。''

当时,在唐朝西川一带主要分布着三股大势力和一股小势力。其中,三股大势力就是吐蕃、南诏和唐朝,一股小势力则是东蛮等诸界蛮族及东女国、西山八国羌族。在这四股势力中,吐蕃和南诏属于同一战线经常与唐朝进行交战,不过在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南诏投靠吐蕃并不是仅仅因为唐朝云南太守张虔陀的蛮横无理。事实上,早在开元年间,南诏已经开始背着唐朝和吐蕃交往了,《大事纪年》中明确记载:''及至鸡年(唐开元二十一年,癸酉,733),普牙帐驻于'准'……蛮罗阁(皮逻阁)等人前来赞普王庭致礼'',张虔陀的蛮横无理及可以看作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以看作是南诏彻底叛唐归蕃的借口。至于第四股势力中的蛮族和羌族在西川一带起不来什么太大的作用,基本上都属于墙头草,看哪一方强了就归顺哪一方或者就是看谁给的好处多就归顺谁,所以在中国史书中将他们称作''两面羌''、''两面蛮'',形容他们时叛时降有两幅面孔。不过此时,这些蛮族和羌族主要是归附于吐蕃。

以上就是韦皋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所面临的局面,也就是唐朝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三方。不过韦皋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他在入川之际便已经想好了破局的方法,那就是招抚羌蛮、拉拢南诏,从而达到''离吐蕃之党,分其势''的效果。韦皋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招抚羌蛮,其原因一是这些羌蛮容易招抚,只要答应唐朝会为他们提供帮助再给他们赏赐点金银珠宝,他们基本上就都会叛吐归唐;二是,韦皋要想拉拢南诏的话必须依靠他们的帮助,比如传递信息、护送使者之类的。最终,在韦皋的''威逼利诱''下,这些羌蛮们纷纷叛吐归唐。

吐蕃一方对于韦皋的招抚行动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为了破坏韦皋的招抚行动,吐蕃于贞元四年(公元788)发兵十万进攻西川,并且在行军过程中''分兵四万攻两林骠旁,三万攻东蛮,七千寇清溪关,五千寇铜山。''从这段记载中便可看出,东蛮已经彻底归附唐朝了。吐蕃此次进军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唐朝西川地区以沉重打击从而迫使韦皋无法分心继续从事招抚行动,二是震慑羌蛮,让他们重新归附吐蕃,之所以会派遣三万军队攻打东蛮,无疑是计划让东蛮成为''杀鸡儆猴''中的那只鸡。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吐蕃的进攻,韦皋调兵遣将直接在清溪关大破吐蕃军队,从而迫使吐蕃退军。同时,在此次应对吐蕃进攻中,东蛮也出兵支援唐朝。至此,东蛮算是彻底的绑在了唐朝这个战车上了。此外,韦皋还在此次交战中还实施了''离间计''以破坏吐蕃和南诏的关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