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庇护下,13副盔甲就敢起兵创业的努尔哈赤逐渐蚕食女真各部落,势力如日冲天,拥众十余万,弯弓之士四五万。主子李成梁死后,一向低调做人的努尔哈赤终于露出了牙齿,他以"七大恨"为借口,宣布起兵讨伐大明帝国。经过"万历三大征"后,明朝元气大伤,精兵不能及时补充,粮饷更是十足匮乏,再加上前线将帅之间勾心斗角不能协调一致,导致明军连连被努尔哈赤击败。1619年春,明朝、蒙古、朝鲜三方联军5万余人在萨尔浒之战中一败涂地,总兵杜松、刘綎等猛将阵亡。此战后,努尔哈赤更加藐视明朝,时常出兵攻击明朝辽东各军镇,八旗所到之处,各军无不溃逃。因此,当时便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之说,简直把满清八旗捧上天。
不过,八旗并非如传说中那么厉害,和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的军队没有可比性。纵观满清三百年,八旗在遇到强劲对手时,其表现实在不怎样。且不说康熙皇帝亲自组织的三万八旗精锐攻不下只有八百"俄匪"驻守的雅克萨城,以及在三藩之乱时八旗躲在绿营后面之种种拙劣表现。就算是八旗处在巅峰时刻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八旗兵也只能欺负一哄而散且相互内斗的明军,若是遇上敢于血拼之明朝精锐力量,也是丝毫不占上风。1621年,浑河岸边,努尔哈赤亲率五六万八旗劲旅向人数只有三千且孤立无援的"戚家军"发起进攻,结果只换来无数具尸体,损失近万人。战斗到最后时刻,"戚家军"只剩下数十人,但依然坚守阵地,丝毫没有撤退或投降之意。此时,八旗已经被打怕了,他们不敢继续向"戚家军"发起近身肉搏,而是用弓箭将其射杀。此战,八旗虽胜利,但却异常"丢人",处在巅峰时刻且人数占有压倒性优势之情况下,居然被打得"畏惧"。
趁着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之千载良机,后金大汗努儿哈赤为了掠夺更多人口、粮食、牲畜,以渡过明末那该死的"小冰期",他再次向明朝发起大规模进攻,目标是当时辽东四大战略重镇之一的沈阳城。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亲率五六万大军(朝鲜使者说是10万)向沈阳进逼。闻之努尔哈赤来犯,明朝决定派兵增援,准备两面夹击后金,一举解决问题。为了保证胜利,明朝从内地调来两支劲旅,即是秦良玉石柱土司兵(白杆兵),浙江陈策、童仲揆、戚金之浙军(戚家军),共计7000人,其中"白杆兵"4000,"戚家军"3000。可惜,沈阳守将贺世贤、尤世忠均为"有勇无谋"之徒,居然在己方兵力处于劣势之时主动进攻八旗军,而且还一路狂追,以致中了埋伏,两员大将相继战死。乘着胜利之余威,努尔哈赤挥师攻击沈阳,城内蒙古兵开门投降,城池就此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