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拥有四十万的军队、李鸿章等百名猛将,反清的话八国联军不敢来(3)

2025-08-08 08:23  360kuai

然而,曾国藩思来想去,结果却是:主动向清廷上奏裁军,表示"臣统军太多,即拟裁撤三四万人,以节靡费"。这一请求自然得到了清廷批准。曾国藩为什么功成之后不敢反?这就要涉及到他本人的性格及其志向了。平息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与几位幕僚闲谈,煮酒论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众人低首沉思措辞,一时想不出何时形容词。这时屏风后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他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一齐拍手。曾国藩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曾氏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后,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可见,这"仁德"乃至"人不忍欺"的评语还是点到了曾国藩的痒处,他很是受用。从本质上讲,曾国藩是个儒生,从小读儒书,而四书五经的中心思想只有两个字:忠君。所以,儒者曾国藩一生奉行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忠君"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而非取代皇帝的雄主。

曾国藩没有反清之心,但是大清却对他加倍小心。剿灭太平天国后,立刻把湘军拆散,在大量裁减湘军的同时,分解曾国藩兵权,李鸿章、左宗棠自立了门户。

湘军这块铁板被清廷打破,也因为曾国藩没反大清,大清过上了太平日子。慈禧趁机上位,把朝政搞得一团糟,最后义和团又闹起来了,八国联军以帮助大清镇压义和团为名,打进了北京。如果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趁乱把大清给灭了,义和团也许闹不起来,八国联军也不敢来。但是小编觉得曾国藩忠心爱国的品质也是没的说的,是位让人钦佩的好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