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究竟是谁替宋江报仇雪恨?北宋四大奸臣罪有应得!(3)

2024-04-14 15:03     360kuai

第二处:李应叫把筵席撤开,打扫洁净,摆设香案,焚起一炉香,率领众人望南拜了太祖武皇帝在天之灵,望北拜了二帝,就像启奏一般齐道:"臣李应等为国除奸,上报圣祖列宗,下消天下臣民积愤!"都行五拜三叩首礼。礼毕,抬过一张桌子,唤请出牌位来供在上面,却是宋公明、卢俊义、李逵、林冲、杨志五人【吴用、花荣六人】的名号。点了香烛,众好汉一同拜了四拜,说道:"宋公明哥哥,众位英魂在上,今夜拿得蔡京、高俅、童贯、蔡攸四个奸贼在此,生前受他谋害,今日特为伸冤,望乞照鉴!"

此处是李应等决定惩处四个奸臣之前的情节,陈忱原本中李应等供起了宋公明、卢俊义、李逵、林冲、杨志等五人灵位,而蔡元放本将杨志换成了吴用、花荣。之所以这么改,可能是蔡元放觉得吴用、花荣是因为宋江被毒死,自缢而死的,客观来说也算是奸臣迫害,所以把二人和杨志替换,但其实这么改动是不合理的。陈忱设计这个五人名单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理由的,后面借李应之口就已经说了出来,"把药酒鸩死宋江、卢俊义,使他们负屈含冤而死。又多方寻事,梁山泊馀党尽要甘结收官,因此激出事来。……还有一说,蔡京若不受贿赂,梁中书也不寻十万贯金珠进献生辰杠!豪杰们道是不义之财,取之无碍,故劫了上梁山。高俅不纵侄儿強姦良家妇女,林武师也不上梁山泊。不受了进润,批坏花石纲,杨统制也不上梁山泊。"也就是说,之所以选这五个人,是因为他们都是直接或间接被蔡京等四人迫害的。而蔡元放虽然改了名单,但后面的这段话却没有改,因此反而前后不对应。

三、情节设计。本回李应等在惩处四个奸臣时提到了两个典故,小说中李应决定用什么方法处死蔡京等四人前,曾说"今尔等不思主忧臣辱,主导臣死,二帝六宫俱陷沙漠,天日难睹,还想腼颜求活!只是石勒说得好:'王衍清人,要不可加以锋刃。'前日东京破了,有人在太庙里看见太祖誓碑:'大臣有罪,勿加刑戮。'载在第三条。我今凛遵祖训,也不加兵刀,只尝尝鸠酒滋味罢。"李应的话中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石勒杀王衍的故事,一个是宋太祖誓碑的故事。

先说石勒杀王衍的故事。王衍是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曾做到太尉一职,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品行却不是十分完美,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可以不顾国家整体大局。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奉其灵柩返回东海,途中为羯人石勒所俘获。王衍在与石勒交谈时,对西晋天下大乱,推脱责任,认为和自己没关系,并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因为考虑到其身份,不好加之锋刃,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王衍也被后世普遍认为是个推脱责任的人。李应在这里说这句话,当然是想表达蔡京等也曾是朝廷大臣,不应该加之锋刃的意思,所以用毒酒了解他们。

再说宋太祖誓碑。据《宋稗类钞》记载:"艺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按照这个记载,赵匡胤曾经秘密立下一个誓碑,主要写了宽赦后周柴荣后人和士大夫的规定,前者或多或少有些《水浒传》中柴进家丹书铁券的影子,后者是赵匡胤开创了北宋重文抑武的先河,因为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作乱频频,北宋吸取了这个教训,对武人采取压制措施,而对文臣却格外优待。小说中李应因为蔡京等是文臣,符合宋太祖宽宥士大夫的规定,所以决定不将蔡京等斩首,而是用鸩酒毒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