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如何定义老年人,就是一个大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一种人为设定的标准,比如多大算老,就是充满争议的,中国大妈说五十五岁就老了,我得退休,日本人说我七十岁了我还得工作,我还没老。
劳动是负效用,绝大部分人都是更喜欢安逸,而不喜欢工作的。
日本高龄工作者很多,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工作,是因为他们的退休金发得晚、发得少,所以他们还要继续工作。
在中国农村,绝大多数老人,是干活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为止的,没有退休的概念。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很多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可以工作到七八十岁,比如高级官员,医生,教授,学者,作家,科学家等等。
但在中国各地的广场,你都能看到一大群五十多岁就在领退休工资,整天以跳广场舞为主要“工作”的大妈。
老了,还是没老,不是一种人为的年龄设定,而是一个人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评估,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估,如果还能干活,大部分人就会说自己没有老,还可以工作。
改变人们对什么叫老的认知来源于社会保险体系,他规定的退休时间,就变成了人们判断老还是没老的标准。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不用工作,而又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机会,那说自己老了,要退休了,就是一个很正常的选择。而社会保险体系,就大量的创造了这一类人。
如果以现代人的身体状况,六十多岁的大妈,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他与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并不会存在工作能力上巨大的区别,你看他们跳广场舞的能力就清楚了,那体格,杠杠的。
有人说,五十多岁了就找不到工作了,所以如果不退休拿工资,就会没收入。真是这样吗?
这个世界不存在失业这一回事,所有的失业从长期来说,都是主动的,是自愿的。因为劳动力价格是有巨大的弹性的。你在上海,如果说,我只要两千块,就愿意找工作,能不能找到工作呢?大把的工作等着你。
之所以说找不到工作,并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不愿意降价。更多的原因是既然有了规定55岁就可以拿钱,我为什么还要去工作?这才是关键原因之所在。
所以,老年人的定义本来应该由自己定义,但在社会保险体系的架构下,却成了由政府定义的一件事情。这样安排的后果是,使得一大批具备完全工作能力的人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完全靠政府的养老金生活。
这时,所谓老龄化的危机就真正显现了,老年人的定义成为不工作的人,那他们靠谁养呢?靠年轻人。当不工作但要拿钱的人越来越多时,年轻人就得交更高的保险金。
上海一个年轻的工作者,最少每月要上缴2300元社会保险,其中大部分用于发放老年人的退休金和医疗金。
而这个金额是逐年上升的。
2020年公司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社保缴费标准
如果年轻的工作者越来越少,不工作的所谓老年人越来越多,那后果就是,年轻人的社保费用就越来越高,他们的实际所得就越来越少。
然后他们开始抱怨,收入太低了,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无法在城市呆下去,甚至无法结婚,也养不起娃,然后生的小孩也越来越少。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这个恶性循环已经在全世界发达国家轮流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