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不肯奉迎汉献帝?曹真比袁绍高明吗(4)

2024-05-08 14:42     360kuai

首先,大汉帝国其实已经完蛋了,"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这是一种总体的、根本性的判断,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在横刀揖别董卓的时候,袁绍认为汉室已经基本玩完了,不可能复兴了。这个判断也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判断。所以,袁绍不可能会一力独撑,力挽狂澜,恢复汉室。

其次,即使汉朝起死回生,袁绍也不会扶保献帝刘协。他和何进扶佐的是何太后的儿子刘辩,献帝刘协则是董卓所立,袁绍一开始就很反对;时过境迁,董卓已死,而刘协则是完全无辜,登上皇位并非自己的初衷。但是袁绍反对刘协做皇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且他还策划过拥立刘虞做皇帝,在废立问题上,袁绍已经铸下了大错,而且这个错误是永远机会纠正的。如果汉朝复兴,汉献帝大权独揽,即便不予追究,恐怕袁绍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再次,对袁绍来说,献帝还有没有利用价值呢?汉献帝的价值就是"名",要写讨伐别人的檄文,前面得有一个大帽子,献帝就是这个大帽子。对此,淳于琼(西园八校尉之一)是袁绍的老友兼老部下,话说的就可以直白一点:"……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现在大家谁能赢到最后,谁就可以君临天下。咱把过气了的汉天子请回来,请了回就得供着,供腻了也得继续供,正是俗话所说的"请神容易送神难。"献帝当时的处境,和楚汉相争时的义帝仿佛,袁绍不想做项羽,把神请回来,到时候如果这尊神碍手碍脚,怎么办?也像项羽一样弑杀之?这不是找不自在吗?但是袁绍恨不得自有刘邦那么好的运气,项羽杀了义帝,刘邦为义帝发丧,借了义帝的名,又不受义帝的拖累。袁绍恐怕在心里这样想,怎么没人出面杀了这个小皇帝呢?如果有人弑杀皇帝,老子发丧举兵,再立新朝,这事儿和理儿就都顺了,也就不必如此纠结了。

假如义帝不死,刘邦会不会像曹操对献帝一样长时间供着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暂且搁置一边。从后来发生的实际情况看,袁绍确实没有长期敬供献帝的思想准备,他一方面冀希望于献帝尽快被别人杀了或废了,袁绍自己不能脏手这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当时有实力的几个大军阀想法其实都和自己差不多,没人愿意把这个麻烦带回家,就让皇帝在一边自生自灭也行。

要不要迎奉天子,曹操和袁绍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行动,后来的评论都认为曹操见识高远,袁绍相比之下目光短浅,不待官渡胜负已判矣。然而笔者认为,仅通过这件事,袁曹二人还不能立判高下。要不要迎奉天子这事,用今天说俗了的一句话讲,叫有利有弊,对袁绍弊大于利,对曹操利大于弊,利弊之分在于实力,袁绍势大,带着皇帝终究会成累赘,曹操力薄,供着皇帝有利于凝聚人气。曹操后来势力膨胀以后,手里的献帝杀也不是,废也不是,转让也转让不出去,只能供着。在曹操的历史经验看来,汉家皇帝都是短命的,东汉的绝大多数皇帝都活不过四十,那样的话,就可以很快摆脱这个麻烦了。可没想到献帝刘协虽然饱受煎熬,活得还挺顽强,完全没有一点生病的迹象。此时的曹操估计也有些心灰意冷了,末了也只好"我为文王"了,寄希望于自己的孙子取而代之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