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教育逐渐普及:
迄明,天下府、州、县、卫所,皆建儒学,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
明成祖在安南设置交趾郡后,依据明朝地方学校的建制,陆续在交趾各府、州、县设立各级地方学校-儒学。
早在永乐五年(1407)六月,明朝就在交趾设置了"嘉林州儒学" 。此后在各府、州、县陆续设立儒学。仅永乐十四年(1416)就设立了12所府儒学、19所州儒学、61所县儒学,一年内设立了92所儒学。
明朝前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教育逐渐普及:
迄明,天下府、州、县、卫所,皆建儒学,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
明成祖在安南设置交趾郡后,依据明朝地方学校的建制,陆续在交趾各府、州、县设立各级地方学校-儒学。
早在永乐五年(1407)六月,明朝就在交趾设置了"嘉林州儒学" 。此后在各府、州、县陆续设立儒学。仅永乐十四年(1416)就设立了12所府儒学、19所州儒学、61所县儒学,一年内设立了92所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