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唐朝人不敢说“虎”,其中有什么隐情吗?(2)

2025-06-28 16:42  360kuai

因为在李渊统治时期,全国还没有统一,战争仍然存在,偶尔也会犯一些忌讳,直到李世民统治时期才严格执行。比如洛阳附近的虎牢关就是战略家的必争之地。李世民曾经在这里打败过窦建德,但地名是犯忌的,所以改为武牢关。例如,杭州的虎林门因忌讳而改名为武林门。

地名犯讳要改,官名也得该!自汉朝开始,设置虎牙将军一职,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唐朝建立后,将虎牙将军改为武牙将军。整体而言,唐朝对虎的避讳,一般是将"虎"改称"武"。不过遇到老虎这种动物时,该怎么称呼呢?

唐朝人在撰写的《周书》时,有一段是写杨忠生擒老虎的,文中将"虎"写成"揜于"。 "揜于"是鲜卑语猛兽的意思,为了避讳李虎,才写成鲜卑语的。在诗文中,人们将"虎"写成兽。至于民间,称呼老虎为"大虫", 唐朝灭亡后,人们虽然不用避讳,但因为习惯,"大虫"的称呼仍然延续了很长时间。

关于"虎"的避讳,还有一段趣闻。古时候人们把马桶做成老虎的模样,称之为"虎子",但是到了唐朝就不能这么叫了,于是改称为"马子"。唐朝灭亡后,人们依然延续了这种说法, 称之为马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细说起来,这事还和李世民的太爷爷李虎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