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立誓不为曹操出一谋献一计,是真的吗?别被骗了,真相不简单(4)

2022-11-06 08:59  360kuai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得知,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并没有许诺说,加入曹营之后,不为曹操设一谋。刘备这样一个求贤若渴,又最善收买人心的人,也没有任何不舍或挽留的表示--他既没有对徐庶捉手而别,也没有"涕泣曰:'恨不能与君共成大事也'",更没有出言挽留。可见刘备明白,当时自己新败,看似已陷入了绝境,有人离开是必然的,而徐庶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他母亲的被俘,给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而已。

三、他在曹魏的官职

《三国志》注引《魏略》曰:"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意思是说,曹魏建国之后,与徐庶一起北上的石韬,担任过郡太守、典农校尉等职,徐庶(徐庶原名徐福,魏略中按其本名记载)则担任过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虽然徐庶的官职不算太高,却也不算低。试想,如果他真的在曹魏阵营出工不出力,曹操和曹丕会留他吗?就算勉强因为他的名声,留他性命,那么这两位枭雄,会提拔他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诸葛亮北伐时,一句"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也可以看出,徐庶并非一直忠于刘备,坚持不为曹操效力。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真实历史上的徐庶,曾经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之后弃武从文,成为了一个顶尖谋士,他没有背叛过人,也没有做过什么令人诟病的事情,但是他并非忠于汉室或忠于刘备的义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歇后语,只与演义有关,而无史实无关,正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样。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