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深得民心却落得失败结局,原因为何?朱元璋给出了一句话

2023-10-07 16:22     360kuai

引言

至正十一年(1351年),对于元顺帝以及他背后的元王朝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刘福通在颍州率先领导了红巾军起义,这场起义也如同引线一般,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索。一时间,在元王朝的南方地区响应者云集。徐寿辉、邹普胜、彭莹玉在蕲州起义,荆樊孟海马、濠州郭子兴等也是纷纷揭竿而起。

面对成燎原之势的起义军,彼时的元王朝内部腐败不堪,争权夺利严重,而各个起义军则趁势不断发展壮大实力。在经过了数年的攻伐之后,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

其中,张士诚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义,占据了江南等富庶之地;而朱元璋则在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后不久自立门户,并且逐步控制了皖南以及浙东的东南部地区;至于陈友谅则在将徐寿辉弑杀后自立,占据了今天的湖北、湖南等地。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大军攻伐朱元璋,但为朱元璋所败。至正二十三年,利用朱元璋的首尾不得顾,陈友谅再伐朱元璋,但在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死守之下,朱元璋一方取得洪都保卫战胜利,此战也为朱元璋调兵遣将准备了足够的时间。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大战。期间,朱元璋几度险死还生,但是陈友谅却中箭而亡。次年,朱元璋一方便攻破武昌,降服陈友谅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