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小平同志离开上海前对黄菊说:这是上海最后的机遇(3)

2024-07-13 14:22  网易

上海速度的关键-国资改革

1993年,上海经过决议之后决定撤销国有资产管理局。这在当时可谓是轰动性的消息,此时上海正处在非常挣扎的局面之中。经济改革事项停滞不前,国有资产没有对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外界提出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应当效仿他地,运用国有资产管理局来推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黄菊在多次谈话当中提到,认为这种观点实施难度非常的大。最大的缘由来自于,国有资产管理局难以提供有效的作用。国有资产管理局,自身的职权受制于级别,难以对国有资产达到有效的管理效果。上海的资本,来自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海量国有资产企业。这些企业是否能够顺利转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会影响上海改革开放事项的正厅效果。

黄菊特地提到:“战略上、全局上,改革都是第一位。只有改革促发展,才能够在战术上、具体工作上,达到稳定的效果。”

1993年,上海撤国有资产管理局之后,成立国有资产新兴管理机构——国资办。国资办主任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担任领导,极大程度上解决国资管理局权限低、职权小的问题。

进入到1995年,此时上海已经成立五十多家市级国资管理公司,基本实现国资委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模式。以国资委——资产运营公司——企业三分层的模式,极大改变上海国资管理僵硬的问题。

上海的成功,让全国都感到信心十足。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中共中央决定汲取上海成功案例的经验,推出国资管理新模式。

至此,上海实现两个个圆满。圆满回到国际轨道上,让上海重新成为东亚国际化大都市;圆满回到长三角中心城市地位,开始发挥出自己的城市辐射作用,吸纳更多人才、资金进入上海。

自1998年以来,上海生产总值始终稳定保持在全国占比4%以上。上海模式开始被更多省份和地区所接纳,优秀案例带来的作用让全国经济进入到快车轨道上来。模范城市,再次被定在上海的荣誉单上。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