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的难题:后人应该怎样去解读这种悲剧英雄?(3)

2025-03-10 12:02  360kuai

元光六年那场战役李广之所以被俘,是因为他率领的一万骑兵全军覆没,逃回后论罪当斩,后来赎为庶人,而在元狩二年遭受围困的那场战役中,李广所率领的军队也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李广还在两次对匈奴的出征中打了酱油,一次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李广随卫青出定襄,但是没有任何功绩,而卫青则获得了斩首一万五千的战绩;另一次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第七次出征,霍去病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封狼居胥的功业,而李广由于失道没能配合卫青完成擒杀匈奴单于的任务,后因不愿面对刀笔吏而自杀。

第七次远征(漠北大战)

总的来看,李广个人的表现十分英勇,可是指挥作战的结果却十分难看,要么是全军覆没,要么是没有功绩,不能获得封赏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有人会说了,李广这是因为运气差,他本人不应该负责任。但实际上,这个锅还真得李广背,因为他没有选择正确的对匈作战打开方式。

西汉初年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由于找不到对付匈奴骑兵的作战方式只能采取和亲政策,而武帝时发动的多次对匈奴大规模作战,大多都取得了巨大胜利和丰硕战果,其原因正在于西汉骑兵战术的革新。这种革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文帝时期,晁错曾经对汉文帝建言:"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即用骑兵和战车与匈奴人肉搏,发挥汉军优势,当时汉文帝也采纳了这一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