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日本国籍后,到处抨击日本,日本到底怎么得罪他了?

2024-05-08 09:23  网易

退出日本国籍后,到处抨击日本,日本到底怎么得罪他了?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将目光聚焦于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尤其关注东亚国家和西方国家教育模式的差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早就在2015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东亚国家的教育模式,无非就是在浪费生命。中村修二对日本教育模式的批评引起了日本学界的轰动。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中村的言论虽然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却也真实地道出了东亚国家教育和人才培养体制中的某些弊端。但令人疑惑的是,身为日本人的中村修二为什么会言辞激烈地抨击日本的教育模式?

一、中村修二艰辛平凡的早期经历

1954年,中村修二出生于日本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经济较为拮据。中村先后就读于爱媛小学、尼崎市立桩濑小学、爱媛县立大洲高等学校和德岛县德岛大学。

初中时,中村受哥哥邀请而参加的校排球队,因比赛接连失败,队员不断退出,球队面临解散,中村却顽强地坚持了三年。

中村回忆到:"不管怎样练习总是最后一名,但仍然毫不气馁坚持努力。这确实锻炼了我的意志。辛苦锻炼,竭尽全力,最后仍然输掉。这样,我才培养成了不为外界环境所动的坚韧和承受打击的坚强。"

在这个功利化的世俗社会,大多数人往往趋利避害、重结果轻过程,而中村却在学生时代就懂得了如何在逆境中坚守自我、在痛苦的经历中一步步汲取经验教训。这样的环境培养了中村极强的自尊心、好胜心和在竞争中绝不轻易服输的坚韧品格。

在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中村修二开启了他的科研道路,认识了一直支持他的小川信雄社长,对后来中村在大家都不看好的领域取得世界性科研成果--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有很大影响。

1993年11月蓝光LED的研发成功震惊了世界,中村修二在2014年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包括中国在内多个国家的大学聘请中村修二为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图:中村修二莅临光峰)

但在2015年1月,刚获诺奖不久的中村修二在东京记者会上言辞激烈地批评了日本企业管理制度和教育体系。"日本教育就像在为孩子洗脑一样。不准孩子拥有强烈个性,同时也扼杀了拥有创造力的人才。"

如果只有一个人笨,可能是特殊现象。可怕的是,这是东亚国家教育模式下的普遍现象。如果不是民众素质有问题,那一定是教育体制有问题。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

西方现代教育制度是以雅典的民主教育、宗教教育、中世纪大学教育和骑士教育为来源,经过资本主义机器化大生产逐步确立下来,有"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特点。

西方教育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看重,强调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孩子去表达。这种教育模式更能激发孩子们对未知领域的思考尝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有如此数量的学者、科学家取得科研成果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

三、东亚国家的教育模式之中国

东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内的教育模式有很高的相似性。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东亚国家的教育更多的强调书本理论的学习,学生思维和观念固化,缺少个性与创新性。这将原本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人为地切割成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

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有早期孔子崇尚的私学、汉代推行的儒学、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科举制、明清的八股取士。这些都是为了完成训练有素的管理者的选拔采取的应试教育。因此对被选拔者的兴趣、志向、想象力和实际可操作能力不做要求。

虽然中国现代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和培养人才,但还是有不可避免的弊端。教育的本质目标是选出可塑性极强而又有志气有想法的年轻人。

现代教育的局限在于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人员就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一旦做出改动,不是刮伤就是破裂。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麻木机械地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内容,混个毕业文凭去找工作,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和憧憬。

此外,贴有"985、211"、"双一流"大学标签的应届毕业生仿佛高人一等,用人单位总会优先考虑、优先录取。许多并非出身名牌大学的人却得不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家长们为了孩子能考个一流大学,上培训机构、补习班、请家教,倾尽全力,甚至不惜"头破血流"。教培机构也随之发展层出不穷、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机构间也出现不少恶性竞争。

只有少部分从小受到精英教育的人能够进入一流大学后并在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运用在平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的所学所想,进而发挥作用。社会上的种种现象不得不让人相信,这些 "标签"便是应试教育的最终目的。

毕竟,在毕业工作之后、日常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人能运用自己呕心沥血十几年学到的知识?用不到,那十几年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就等同于浪费了生命。所以中村修二认为东亚国家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费生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图从左至右为: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与赤崎勇、天野浩等主流精英不同,中村修二是另一类"非主流"日本人的典型。尽管在事业上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却不是日本教育和科研体制内的赢家,从始至终就没有得到阶层意识强烈的日本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可。

在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将近10所知名高校邀请他担任教授职务时,日本却没有一家大公司和大学向中村抛来橄榄枝。只因中村出身乡下排不上名号的大学。所以,他抨击东亚国家教育模式,想帮助更多人免于这种教育模式对人的束缚。

中村经历了太多: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所谓资深人士的势利嘴脸、与日亚化学的恩断义绝、日本司法界"和稀泥"式的圆滑判决……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并功成名就,他是由幸运的。可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最后的结局不过是沦为生活和职业的奴隶。

中村修二并不是物理学方面的天才、神童,反应和记忆力能力并不突出,且极不擅长文史类学科,上的是三流大学。他对物理学的掌握和理解并不是他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提供的,几乎全是自学而来。他靠着自主学习提高了创新和创造能力,最终研发了蓝光二极管(LED)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四、结语

虽然不管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下,都有这样草根出身的人才脱颖而出获得诺贝尔奖。但中村修二是那少部分没有受制于东亚国家的教育模式的幸运儿,在社会上一定有更多的普通年轻人及其没有被发现的天赋受制于这样的教育模式,无法找到自身喜爱并坚持下去的领域,被埋没、被浪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