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何将24个儿子分封到各地当藩王(2)

2021-08-10 10:53  360kuai

朱元璋是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才登上皇位的,因此非常了解元朝前期不立太子,引起多次宫廷政变的教训数训。尚未掌握全国政权时,朱元璋就立长子朱标为世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又立其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病死,太子嫡孙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这种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继承制,是避免皇位继承纷争的根本制度。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制定分封诸王的制度:皇子晋封亲王。此外,每位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世代承袭。凡皇族出生,由礼部命名,成人后由皇家主婚,禄饷由朝廷支付,这样就使得朱氏血统的皇族成为特殊优越的体系,形成固定族群了。

确保朱明王朝长治久安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后,重建了封建政权,但当时的天下并不安定。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年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就达二三百次,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朱元璋自己起于草莽,充分了解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因此,他一方面采取招抚流亡、奖励垦荒、减轻赋税之类的措越,尽可能缓和阶级矛盾;另一方面大封诸子到各地作藩王,使之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兵勤王、拱卫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