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当费祎去找魏延传达丞相的遗命,魏延的反应是:"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耶?"他实不甘心因为一个人死了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误了。
魏延的死因是不愿给杨仪断后,他撤在杨仪之前,在阻拦杨仪时被杀了。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魏延此举并非要谋反,解释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即:魏延当时不投降魏国而选择逃往汉中,本意就是只想杀掉杨仪,他希望自己能够替代诸葛亮的位置。,并没有叛国的任何理。
元代的郝经也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作为一个心胸狭隘、急功近利的小人,杨仪的下场也并不好,《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记:"(建兴)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