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将胡惟庸列为奸臣,而对于朱元璋杀胡惟庸的记载“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可以看出,胡惟庸的命是抵了马车夫的命,即使胡惟庸想用金钱弥补,朱元璋都没能同意。胡惟庸是宰相,而马车夫只是一介平民,在当时绝非一概而论,只能说朱元璋已经对胡惟庸有了杀心,只是缺少一个理由。李善长受胡惟庸案牵连而死,这是历史给出的定论,但是有一点很让人疑惑。
胡惟庸案牵连的上万人中并没有李善长,李善长被处死是在十余年之后。李善长在胡惟庸案时独善其身,不仅地位没有受到影响,更是在其儿子被告发时受到了朱元璋专门免死诏令。在胡惟庸案的波澜看似退去的时候,李善长的亲戚却被治罪,同时供出李善长与胡惟庸密谋反叛的事情。朱元璋借由将年近八十的李善长处死,同时将其亲族七十余人连坐,时间节点公元1390年,此时的李善长已经是年近80的老人。文臣的屠戮至此结束,随后便是由武将蓝玉开始的武将。可以说,我们熟知的开国功臣之中,除了汤和全部遇难,其中便包括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