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婴静脉被注射配方奶,家长被瞒5天才知情,医院被指犯5大过错(2)

2023-04-18 11:45  大风新闻

系失误还是故意?家长称护士拖延抢救时间,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医院被指集体撒谎

涉事护士颜某称,当天她是辅助管床护士工作,当时她让对方去写护理记录单,她认为自己是正常操作的,"那段时间科室正在整改,原来鼻饲用的营养泵贴的桔红色标签全部撤下了,两种泵如果不贴标签,实际上是一样的,她核对后在鼻饲延长管上贴标签,再将管子接入肠内营养泵,因当时患儿右边头上挂着营养液,左边头上有一个备用的留置针。"

她回忆说,当时她可能没有反应过来那是头皮留置针,就把鼻饲延长管接到留置针上面去了,"我记得核查过,患儿当时头部在挂营养液,鼻饲管的颜色是乳白色的硅胶管,自己不清楚怎么就搞错了。"

她说,当时很害怕,一直在忙着处理,所以没有立即报告。

颜某称,自己从事护理工作至事发时已有12年,自认为一直以来对待工作是认真敬业的,该事件的发生存在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营养泵,营养管与静脉输液泵,静脉输液管路没有区别等,加之她工作强度太大过于疲劳导致,她对给患儿和其家属造成的伤害表示深深地自责,此事发生后,多次的调查对她的心理健康,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患上了强迫症,几乎到了崩溃边缘,她在该事件中不存在任何的故意。

医院对此的表述是,"护士颜某误将剩余17毫升应鼻饲奶液的连接延长管,接入至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

针对这样的情况,孩子父母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医院故意弱化和隐瞒当日孩子严重缺氧、呼吸衰竭、休克、濒临死亡等严重伤害后果。

孩子母亲刘芳芳说,事发后的医院告知会上,医方特别称"受害婴儿仅是呼吸心跳加快,血氧饱和度始终在95%以上,没有缺氧。"

她说,他们在孩子病例中发现一张事发当天上午10:24的血气分析报告单,数据显示孩子当时的血氧饱和度低至73.2%,并且标有参考值为95-99%,这足以表明有人在撒谎,"事后有工作人员称,医院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以肺炎名义转科室,不能将这事告诉孩子父母。"

她进一步告诉记者,事发当天上午,南京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在第一时间就获悉了婴儿静脉被泵入奶粉液事件,之后直接拍板作出了"以肺炎名义转科,不告知小孩家长奶粉液注入婴儿静脉事件"的决定,全院上下20余人共同隐瞒了5天之久。

夫妻俩称,他们了解得知,颜某不是孩子病房的当班责任护士,事发时却主动要求去护理孩子,并让病房当班责任护士去记载护理记录,其行为至今仍是一个谜,认为颜某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涉嫌间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未遂)或医疗事故犯罪,南京市卫健委应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对此,南京市卫健委则称,他们调查证实护士颜某的行为存在操作失误,构成医疗差错,无法证实存在故意行为。

多单位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涉事护士和医院遭卫建委罚款5万,另有7人被警告并罚款

孩子母亲刘芳芳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事发后当地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纪检、监委,公安机关、医管办、鼓楼医院专家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当初我们也向警方报了案的。"

2021年1月25日,南京市卫健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护士颜某作出警告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两天后,颜某缴纳了该罚款。

南京市卫健委认定南京市儿童医院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的行为构成未遵守诊疗护理规范开展诊疗活动、未按规定告知患者病情、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及未按规定封存现场实物,决定对该医院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除对涉事护士颜某作出处理外,南京市卫健委还对医生蒋某和科室主任唐某等7人,进行警告并罚款1万至3万元。

南京市卫健委称,当初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系他们作出的这些处罚决定,他们是基于调查认定事实直接作出的行政处罚。

家长不服对涉事护士的处罚,起诉南京市卫健委要求重新作出行政处罚终审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