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日益提升,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由“本土防御”向“越境防卫”的战略转变,2001年8月,澳军方发布了《21世纪的澳大利亚海军》的发展蓝图,目的是2030年之前建造一支具有较强攻防能力的“未来海军舰队”。潜艇部队作为澳海军核心力量,一直是澳海军建设的重点,为现役“柯林斯”级潜艇寻找接班人是“未来海军舰队”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澳海军提出“大洋”-1000计划,计划采购新一代常规替代“柯林斯”级潜艇。
“短鳍梭鱼”级潜艇设想图。
整个计划耗资250亿澳元,巨额订单吸引了众多竞标者,德国、瑞典、西班牙、日本、法国等国都跃跃欲试。最终,法国提出的基于“梭鱼”级核潜艇的常规动力潜艇方案——“短鳍梭鱼”级最终胜出。2016年,澳大利亚曾与法国达成一笔价值500亿澳元(约385.5亿美元)的常规潜艇交易。根据合同,澳大利亚将采购12艘“短鳍梭鱼”级潜艇,法国将协助澳大利亚打造一条潜艇生产线,并转移大部分技术。时任澳总理特恩布尔表示,潜艇建造的大部分工作将在阿德莱德完成,为当地创造2800个就业机会,整个供应链的其他外包工作会令澳大利亚其他地区受益。
这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军购,也是法国对外军贸获得的最大一笔的合同。然而,双方在技术转让、价格方面存在不少争议,合同金额一度涨到900亿澳元(约660亿美元),建造工作过去5年也进展缓慢。难以忍受的澳大利亚逐渐转向英美,即使冒着可能赔偿4亿美元违约金的风险,也要撕毁合约。660亿美元采购12艘常规潜艇,每艘潜艇的成本约55亿美元,这个价格都可以买到核潜艇了,也难怪澳大利亚会转向采购核潜艇。
其实,“柯林斯”级潜艇服役后表现并不好,这种4艘潜艇一同出动的场面很少。
澳核潜艇或搭载巡航导弹
若核潜艇项目顺利推进,澳大利亚将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印度。
此次澳大利亚准备采购的核潜艇应该是攻击型核潜艇,不是配备核导弹的战略导弹核潜艇。
根据澳美英三方达成的共识,三国将在未来18个月内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这并不是说18个月内澳大利亚将拥有核潜艇(即使英美提供二手核潜艇,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可能性也很低),而是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评估工作,如何实现核安全以及核潜艇建造、驻地等一系列工作,毕竟澳大利亚连核电站都没有。与法国合建的“短鳍梭鱼”级首艇原计划在2030年左右服役,“柯林斯”级潜艇退役的时间也从这个时间开始,因此澳大利亚核潜艇项目还有9年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