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铭有多奇葩 看看日本刀工必须刻的铭都写了什么(2)

2022-10-21 09:59  360kuai

刀工的名字要刻在表,另外一面则可能刻制作时间,称为"年纪铭",比如"嘉永元年八月日";或者刻一两句做此刀的缘由,给谁做的,如"本多飞騨守所持内",这样的又称为"注文打",即刀匠接到专门订单而做的;或者给刀起个名字刻上去,比如"朝岚"、"村雨";或者一两句感想或祝辞,比如"及心处无此上者也","赤心报国",等等各种题材内容不一而足。也有的会刻上试斩的结果,即"裁断铭",这个后面再详说。此外,也有极少数刀剑,刀铭会刻在刀茎处的栋上,比如固山宗次模 写名物"小龙景光"的一口,刀茎的表里都是按照原物的铭文一一堑刻,而宗次本人的铭就放在了茎栋上,这种做法并非定例,而多数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品味而做。平安晚期的名匠,三条宗近,和别人不同,他的太刀铭,在"里"的位置,而短刀铭,也与常人相反。与此类似的还有镰仓初期的备中的古青江刀工集团中的几位,如贞 次、为次。此外,还是有两位新刀名匠是例外:肥前国忠吉和山城守国清。前者的长刀(60cm),无论太刀还是打刀,9成9以上都是太刀铭法;后者的长刀,全部都是太刀铭。这个小常识,在鉴定时可能会有比较关键的帮助。还好其他的绝大部分刀匠,都是比较规范的把铭打在"表"一面,多少让我们减少了一点分辨的难度。

刀工的铭往往不止一种,不同的刀铭也往往反映了其锻刀生涯的不同时期,对于研究刀工生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名刀"山城国一条崛川住人信浓守国广",就是目前发现的所有崛川国广作品刀铭中唯一的一例,参考和研究价值更高。在系统了解过某位刀工的刀铭之后,往往看到铭文就能大致知道此刀是他哪一阶段的作品。像"武藏大掾藤原忠广",众所周知是初代肥前国忠吉的晚年铭,而"长曾弥虎彻奥里",则是名工虎彻的初期铭。("兴"变"奥",其实是写了白字...)

还有像津田越前守助广,早期的刀铭是楷书体,笔画较方正,被称为"角津田",而后期的刀铭则是行书体,笔画圆滑,称之为"丸津田",角津田与丸津田比较常见的一个用途,是用来区别助广做刀的斩切能力,前者是大业物等级,而后者就只是普通的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