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用餐标准, 一顿饭120道菜, 吃不完怎么处理? 答案在这里(2)

2021-04-27 16:53  360kuai

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回来后,得知天下百姓依旧穷困潦倒,甚至食不果腹,但他身边的大臣们却只会拍马溜须、粉饰太平,怒不可遏的他便赏赐所有大臣"吃糠喝稀",所谓的"糠"就是猪食,大臣们虽然无法下咽,但也都老老实实地站在朝廷之上,一口糠一把泪地往肚子里吞咽。由此可见,皇帝赏赐,没人敢拒绝的。

当然,作为皇帝的口粮,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吃得到,毕竟皇帝也知道,天天都赏赐,那么赏赐就没有价值了。于是,御膳房就有了一项新业务了--把宫中的剩菜剩饭以"皇帝之食"的招牌卖给宫外的人。在今天的人看来,这不就是大饭店买馊水的模式吗?都是苦力活,谈何暴利。看官有所不知,又用当下的眼光来看历史了,古代的平民百姓大多都是辛劳一辈子,也都做不到天天吃肉喝酒,皇帝吃剩的食物虽然在宫里是"过期了的货",但在老百姓眼里却成了"上等货",而且还是皇帝的御厨亲自做的,能享用如此"高规格,高等级"的菜饭当然求之不得了。

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倒卖剩饭已经非常成熟了,成色稍微好一点的剩菜,都是直接供应到大的饭店酒肆,经过重新包装后,卖给有钱人吃;而残羹冷炙则做成大杂烩、熬粥,在街头叫卖,虽然只要几个铜板一碗,但普通老百姓还得排着队才能抢到一份呢,是不是觉得很像当下很多"网红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