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放狠话,南方人不准在朝廷当官,北宋为何大搞''地域黑''(6)

2024-03-03 17:02     360kuai

北宋朝廷如此仇视南方人,个中原因究竟为何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是后周大将,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可谓国之柱石。陈桥驿兵变之后,他篡位登基,继承了后周的全部家底。后周的统治中心是北方,都城是中原文化圈的核心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所以,赵匡胤赖以夺取天下的朝中大臣,无论文武,都是北方人血统占绝对,此后,攻灭后蜀,攻占荆湖,平定江南,南方的大部分地盘,都是他立国之后攻打而来,对南方人的印象当然不好。

作为被统治的区域,北方的宋政权对于南方诸地有着天然的优势,认为北方文化圈才是正统,而南方地区只是未开化之地,更因为北方对南方是占领,担心南人心中不服北人的控制,忠信不足,因此对南方人充满了鄙视和排斥,所以才有了立国之初的''无用南人''禁令。

当首任南方宰相王钦若登堂入阁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政事堂''上的那块扎眼刻石挪走。身为高级领导干部,这样的事情也无需亲自动手,自有阿谀谄媚能体会上司那点心思,史料记载,''吏辈故坏壁,因移石于他处,后寖不知所在'',打破墙壁,把刻石扣出来挪走,最终这块刻石就不知道下落了。

有了王钦若的先例,北宋朝廷中地域歧视的现象逐渐消失,进入庙堂中枢的南籍高级别官员越来越多,由于南方人的学识、才智都要优于北方,因此,北强南弱的形势很快逆转。到了北宋靖康之后朝廷南渡,南宋建立以后,宰相更以南方人占绝对数量,全部宰相六十二人中,南方人占了五十六个席位,北方人只有六位。

尽管选人用人方面破除了藩篱,但是传统观念上的南北分歧依然存在,比如在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核心人物自拗相公以下,吕惠卿、章惇、曾布等都是南方人,而力主维护故有制度的反对派,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等,却都是北方人。这个现象说来也不奇怪,政见与乡党混为一谈,本就是中国历代政治朋友圈的特色。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转发,不接受搬运式抄袭转载。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侵权即删)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