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大战中,刘邦赢得了胜利,但很多人始终认为刘邦赢得不光彩。第一,他惯用流氓手段,第二就是他人多打人少。很多人对于当年的那场大战,都持有这样的看法,毕竟流氓打败英雄就只能靠下作的手段。其实我们跳过那些文学作品的引导,阅读历史就会发现当年刘邦赢了项羽,虽然动用了其他的辅助手段,但的确还是赢得比较有水平的。
过去我们总是在想,刘邦与项羽的大战都是刘邦调动各方面的诸侯,然后凭借非常优势的军备力量打败了项羽。第一次阅读史记的时候,就看到刘邦调动各方面的诸侯王与项羽进行大战,结果使得项羽来回奔跑,最终活活累死。
王立群老师解读史记时就明确表示,当年整个战场分为三条战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战线就是刘邦在正面战场迎战项羽时,成为拖住他的主要力量;另外两条辅助战线是,韩信去攻打魏国与赵国这些实力远不如项羽的诸侯王;至于彭越等人就只能在后面偷袭粮草。
仔细研究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当年的刘邦并不愚蠢。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多方面原因考虑的。首先第一点,当年刘邦的56万大军被项羽击败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他统兵能力远不及项羽,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如项羽。在这时候,他必须要寻找新的生机。
很明显,当年的刘邦就心甘情愿当诱饵,当然刘邦当时也没得选择。因为唯一能够让项羽全力以赴的人,不是韩信,而是他刘邦。因为只要干掉了刘邦,那么天下大势就定了。所以当时刘邦就只能率领自己的部队于正面战场拖住项羽,不管项羽打得有多么凶猛,他只需要咬紧牙关一直死守,然后让自己的辅军疯狂的进行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