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侁反驳他的建议说:"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刘文裕也赞成王侁。杨业说:"不行,这样一定会失败。"王侁说:"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杨业说:"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现在您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应当在大家前面。"将要出发,哭着对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没有杀我,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时机,准备立点军功来报效国家。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并指着陈家谷口说:"各路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你们,否则,都会被敌人所杀。"潘美于是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以为契丹军队被打败撤走,都打算争功,立即率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控制,于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军二十里。不久听说杨业战败,立即带兵后退。
殒身殉国
杨业奋力交战,从中午到傍晚,果然来到谷口。一看没有人,就拍着胸膛非常悲恸,继续率领部下士兵奋力作战,身上受了十多处伤,士兵都快死光了,杨业依然亲手杀了数百名辽军。[5] 战马受了重伤不能前进,于是杨业被契丹人擒住,他的二子杨延玉也战死了。杨业叹息说:"陛下待我很丰厚,我期望征讨敌人保卫边境来报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4] 杨业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
宋太宗宗听说以后,非常悲痛惋惜,随后下诏说:"拿兵器保卫国家,听到鼓声就想起将帅。尽力杀敌,气节豪迈,如果不追封表彰,如何弘扬忠义刚烈!原云州观察使杨业真如坚硬的金石,他的气节让风云激荡。他本是陇上的雄才,山西的望族。投身军队,誓立战功。正指挥虎狼般的军队,防守边境报效国家。可是各将领不遵守约定,不上前救援。杨业带领孤军,陷入沙漠;刚毅忠烈,视死如归。古人之中,也没有比他更崇高的了!所以特地举行典礼,来表彰他的忠烈。如果他的灵魂有知,应道了解我的深意。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大将军潘美降职三级,监军王侁免冠、流放到金州,刘文裕免官、流放到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