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渡乌江是有原因的,他最终选择了在乌江自刎(2)

2024-02-03 16:42     360kuai

二、项羽忌惮再次给江东带来不安宁。撇开项羽的个人心理因素,在政治层面上,他也有着诸多考虑。最重要的就是一旦自己返回江东,就意味着把汉军的战火又带到了原本稍稍安乐的江东故土上。当时乘船的亭长这样安慰他,江东虽小,但是仍然拥有上千里的土地,又有10万多人口。如果项羽能够回到江东,必然能够东山再起。可是久经战场的项羽明白,在巨鹿之战时,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以5万人的军队战胜了秦军40万人。看似风光的胜利,实则双方都伤亡惨重。在彭城之战里,项羽一怒之下率3万骑兵,把刘邦56万大军杀得人仰马翻,那气势固然神勇,但是彭城也因为战争变得破败不堪。项羽再想到自己的江东,加入自己回到江东,那里肯定也会遭遇和彭城一样的战争灾难,这一切灾难的原罪,就是自己,这让项羽放弃了渡过乌江。

三、大局已定无法挽回。果真是回了江东,就有回旋的余地吗?自己还能再打败刘邦的军队吗?真实的历史是,不一定。他在溃败,跌入低谷,而同一时刻的刘邦却在成长。另一方面,刚组建起来的都是一些新兵,没有作战的经验,怎么能和刘邦的精锐部队抗衡。就算如亭长所说,江东百姓有十万人之多,可以重整旗鼓,但是,十万人是总数,除去老弱病残,真正能参军打仗的人最多3万人。3万人的军队对抗刘邦的几百万大军,谈何容易?在地理位置上,秦朝的大半江山已经是刘邦的囊中之物了,江东已经失去了地理优势,被取而代之,只是时间的问题。项羽征战多年,对局势了如指掌。对当下的情况看得既透彻又明白。自己即使回到江东,也于事无补。因为明智而不渡江。

四、性格决定命该如此。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性格,很多方面,在历史上为人所诟病。第一,没有战略眼光。缺少长远的规划,只看当下。过分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无战略眼光。项羽与刘邦不同。对于自己的失败,不能够坦然接受。第二,好于颜面,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从很多事情我们了解到,项羽对面子看得非常重。项羽从帝王变成败寇,从一统天下变得四处逃窜,这一切他都不能够接受。原因就是面子问题,他感觉面子上过不去,总认为会被大家耻笑。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性格而不渡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