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看到这个标题要问了,马谡在街亭打了个大败仗,导致蜀军损失惨重,为了追究责任,当然要杀,还要什么理由?个人觉得诸葛亮要杀马谡的原因,原因其实是这样的刘备去世之前曾说,马谡这人不可大用,然后在街亭之战中,大家肯定了刘备的看法,并觉得刘备很会看人,看人的眼观在诸葛亮智商,但是我觉得,因为马谡打了一次败仗,就认为他不可大用,只会纸上谈兵,太过潦草了,因此认为诸葛亮不如刘备一样会看人,但更可笑。
马谡少有建功,诸葛亮当上丞相之后,他就经常跟着诸葛亮,出谋划策在诸葛亮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解决了蜀汉南蛮之忧诸葛亮也夸马谡,"吾之奉孝也"。可惜的是,他和郭嘉从未有过的机会领兵打仗,毕竟打战不是闹着玩的,以曹操对郭嘉的敬重,都不敢让他带兵,诸葛亮却让马谡带兵打仗。虽然在战国时期没有纸张,但是不妨碍我们说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也不希望自己被后人说,于是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打仗的事情自己处理,马谡是要在前面带兵听命令就好了。这种情况跟明朝文臣监军差不多,朝廷为了防止武将叛变,就安排一个文臣在军中做监军,文臣的权力比武将的权利还要大,所以打仗的指挥权都是坐镇中军的文臣手里。不同的是诸葛亮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自己出的注意失败了,自己来承担责任。而明朝的那些文臣出了主意又不准武将去执行,出了事情又不肯承担。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人们是越来越聪明。
我觉得诸葛亮想的这个办法:楼主个人认为是跟明朝对外战争的情况差不多的,可惜明朝没有一个文臣是诸葛亮,所以因为明朝文臣指挥战争的失败就认定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显然并不合理,那大家也许要问了,既然你认为这两件事不能拿来类比,你干嘛还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说呢?我这里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两件事不能拿来类比,大家不要拿来类比,拿来类比是不对的,是不合理的,肯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考证情节是否合理。诸葛亮在街亭问题上就是这样想的,他派马谡在那里驻扎,并妥善的安排好了一切,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嫡系,应该有这样的觉悟,那就是:领导让你做的事,你必须要做,你做错了不要紧,责任由领导来承担,领导让你做的事你没有去做,反而做了领导不让你去做的事,那就算你取得了去做比领导交代你做那件事更大的成功,领导也不会待见你。少有才名的马谡显然对官场政治并不了解,在他看来领导让我做事就是信任我,我一定要做的比领导交代的更好,那领导才会器重我,如果我只是完成了领导的托付,那这件事算是我做的还是领导做的?大家看这件事完成了,都只会称赞领导都有能力,安排的多好,我呢?谁记得我啊!因为脑筋不会急转弯,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结果被张合杀的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