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件事来看赵普的性格(2)

2022-12-22 05:59     360kuai

赵普年轻的时候学习为官之道,没有什么学问,等到担任宰相,赵匡胤经常劝他读书。他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子取书,阅读一整天。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如同流水,一点都不迟滞。等他去世以后,家里人打开箱子查看,里面只有《论语》二十篇。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来源,但还是有失偏颇。赵普年轻的时候不读书,即使赵匡胤劝读,他也不读书。到了晚年,自己关起门来读半部《论语》,算是有点进步了。但那半部《论语》真的就可以治天下吗?绝对不能。以整部《论语》之仁治天下尚且不可,更别提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了。恐怕赵普是为了增加其读书的神秘性,故意秘不示人,故弄玄虚吧。或者后人为尊者讳,不说他读半部《论语》的偏颇,亦未可知。

赵普性格深沉而高傲,虽然多嫉妒刻薄,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的时候,在相位的人多数气量狭隘,因循沉默,赵普却刚毅果断,还没有谁能和他相比的。他曾上奏保举某人担任某官,赵匡胤没有任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保举这人,赵匡胤还是不任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保举这个人,赵匡胤发怒,撕裂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不改色,跪在地下,拾起奏章带回去,贴贴补补,把撕碎的奏章修补好,又像原先一样上奏。赵匡胤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这个人。赵普保举某人,可谓不遗余力。四次保举,坚持不懈,即使赵匡胤发怒也在所不惜,直到赵匡胤采用自己的建议。可见,赵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和骨气。

群臣应该升官的时候,赵匡胤厌恶其中一个人,不肯授予他官职。赵普坚持为他请求,赵匡胤生气地说:“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处罪恶,奖赏用来酬答功绩,这是古今共同的道理。而且刑罚奖赏是国家的刑罚奖赏,不是陛下的刑法奖赏,怎么能用喜怒来决定?”赵匡胤非常生气,站起身来,赵普跟着他。赵匡胤进入内宫,赵普站在宫门口,很久不肯离去,终于得到赵匡胤的许可。赵普坚持己见,坚持得有理有据。他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皇帝好恶为准绳,坚持刑罚奖赏的普适性,而不是要赵匡胤用权大于法的行为干涉律法。赵匡胤许可他,就是对于他所坚持意见的一种默认,不对外公开就是不想让外人知道皇帝这种干预刑罚赏赐的行为,当然,皇帝更不可能公开认错。

赵普还为忠良保本,保住被诬陷的大将。宋太宗听信弥德超的谗言,怀疑曹彬图谋不轨。赵普再次任宰相,为曹彬分辨保证,终于是把事情弄清楚了。太宗感叹道:“我听闻判断不明,几乎耽误国家大事。”当天就放逐弥德超,像过去一样对待曹彬。由于赵普的保护和力争,才澄清了事实,保住了忠臣曹彬的性命。看来,赵普还有三分硬骨头,敢于仗义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