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钱袋子变大
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从75%骤降到2019年的53%。
但是,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的比例却从70%蹿升到85%,这一比例已经保持了9年。
十九大对央地关系提出的要求是:权责清晰是前提,财力协调是保障,区域均衡是方向。
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相匹配,成为未来几年的大方向。
因此,中央会进一步下放财权,赋予地方消费税、房产税等更多独立税源,甚至可能修改法律,适当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补上部分事权的财力缺口。
中国的钱袋子分配格局,会迎来历史性的巨变,地方所掌控的比例一定会逐步上升。如此,才能减少地方借债冲动,防止灰犀牛爆发。
中欧投资协定落地,并启动加入CPTPP的谈判
自2013年开始,中欧BIT谈判已历时7年,共举行了31轮谈判,因为涉及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国企中立原则、对等的市场开放权限几个难点,迟迟未能落地。
如今为了应对中美新冷战,中国有非常大的迫切性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落地,加强与欧盟的利益捆绑。
这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啊,GDP逼近20万亿美元。与欧盟经济的交融,将帮助中国一举打入二十多个欧洲国家的市场,并刺激欧洲资本对华的绿地投资。
过去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所签订的经济协议,主要是贸易领域,投资领域较为空白。
中欧投资协定作为高水平的投资协议,必然会倒逼中国改革掉落伍的管制措施。如此,也相当于为加入CPTPP进一步扫除了机制障碍。
股市涨到6000点?
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高层认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大国崛起的复兴道路上,一个能反应基本面的长牛必然不能缺席。
2007年中国股市曾经站在6124点。2015年的峰值是5178。经过长期的修复回调,是时候该献礼了吧?
那么,五年内到底应该涨到多少才算合适呢。没有精确的定量分析,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不过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我很想问一句,涨到6000点能算过分吗?
农村用地可以自由入市买卖
中国土体市场存在二元结构。农村用地长期无法自由上市买卖,极大限制了价值套现。而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却夺走了大部分土地增值收益。
过去几年已经在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但是步伐迈得还不够快,限制因素比较多。未来要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格局,势必要求地方政府更大程度的让利。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约1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城镇建设用地两倍以上,其中70%以上是宅基地,相当一部分闲置或低效使用。
未来只有农村用地与国有储备土地模糊了界限,真正同权同价,同等入市招拍挂,才能盘活这天量的闲置资源,让几亿农村人口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帮助中国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