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十位谋士, 他们成功避险有哪些“诀窍”

2022-11-14 13:19  360kuai

在“伴君如伴虎”的时代,功高盖世的臣子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解除对自己的杀心,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玄妙的艺术,唯有看透人性、知所进退的聪明人才能做到。比如以下十位功高震主的大谋士,尽管使用的方法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善终,在“兔死狗烹”的政治角斗场中,委实是不小的奇迹。

1.范蠡(前536-前448年)

范蠡本是楚国人,后侍奉越王勾践,与大夫文种并为勾践的心腹谋士。越国被迫臣服于吴国后,范蠡与文种帮助勾践制定复国计划,“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复国,功勋卓著。

复国成功后,范蠡深知勾践只能共患难,不可同富贵,遂急流勇退,泛舟五湖,定居于陶。范蠡自号陶朱公,在陶经商置产,成为大富豪,被后世尊为“商圣”。

2.张良(约前250-前186年)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韩国灭亡后积极筹划复国事宜,曾在博浪沙刺杀过秦始皇。项羽起兵后,张良一度辅佐公子成复国,待公子成被项羽杀死后,张良改投刘邦阵营,成为军中头号大谋士。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刘邦战胜项羽立下奇功,建国后被封为留侯。

天下大势已定,张良遂托辞多病,闭门修道,对政治采取避让的态度,尽量活得低调再低调,得以善终。

3.邓禹(2-58年)

邓禹在长安求学时便与光武帝成为好友,21岁时追随其征战,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协助其平定河北、进占关中,建立起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邓禹论功居首,被任命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