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备
再回到曹操那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正是说明了曹操的奸雄本性,既拉拢刘备,又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说袁绍不值得一提,无非就是在战术上藐视袁绍,既然袁绍不值得一提,你刘备就不要投靠袁绍了吧!
可曹操这话在刘备听来完全就变了味,刘备因为董承邀请反对曹操,这会刘备还没有答应董承,刘备心里有鬼,就本能觉得曹操是拿话试探他,于是刘备一惊掉落了手中的筷子,不是故意的,就是吓得,刘备以为曹操试探他,实际上曹操不知道,注意当时没打雷,也没有青梅煮酒,那些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也没有在意刘备怎么会失态把筷子掉落,因为曹操当时还不知道衣带诏的事,如果曹操知道刘备参与了衣带诏,相信我,他不会试探刘备,直接就会杀了刘备。
这事过后不久,刘备就参与了董承的密谋,曹操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想拉拢刘备的话,却促成了刘备的背叛,这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刘备不久就找了个讨伐袁术的理由,带着曹操给的兵赶紧逃走了,还引发了刘备杀曹操所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给曹操后方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这却是曹操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总结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话是为了在官渡之战与袁绍对峙时,希望刘备支持自己,不要支持袁绍,因为曹操也知道刘备认识袁绍,同时也了解刘备的能力和名声,曹操故意贬低袁绍说袁绍不值得一提就是为了藐视袁绍,不让刘备掺与,可曹操的话却被刘备误解,刘备因为董承的密谋,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告发,说明刘备在犹豫,就连董承这样的人都看出刘备有可能被拉拢,曹操当然也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刘备不要在官渡之战中坏事,却因为这话产生了相反的结果,结果刘备参与了衣带诏,还偷袭了徐州,让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期产生了危机,但曹操就是曹操,很快就平定了刘备在背后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