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的故意示弱,也是刘邦轻敌冒进的直接原因。
从天时上看,这场战争已渐渐不利于汉军。
匈奴入侵中原发生在公元前200年的秋天,刚开始气温只是稍有些凉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越来越冷,尤其是黄土高坡的冬天,寒风刺骨。
汉军由于准备不足,御冬的装备没发足,加上连遇风雪天气,冻死冻伤着很多,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刘邦很着急,这样下去还没等到与匈奴主力决战,已方的士气就得被耗光。到时候,别说将塞外草原纳入大汉版图,就连是否能击败眼前这只匈奴军队都成问题。
于是,刘邦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以速度决胜负。亲率所有骑兵(数量不多,估计最多几万)先行打前战,步兵随后跟上。皇帝当先锋,“千古第一帝”。
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再多讲,刘邦在平城外遭遇30万匈奴骑兵围攻,不得已退守白登山,匈奴随即包围宝登山。史称“白登山之围”。
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是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而且一环扣一环,紧密不可分。
如果不是刘邦想要剪除“异姓王”,韩王信就不能当“带路党”。如果韩王信不当“带路党”,冒顿单于搞不好一辈子都越不过长城。
如果天气情况再好些,汉军的后勤补给能跟上,再加上刘邦不急于求成,或许冒顿的故意示弱之策就不会奏效。相反,汉军可以稳扎稳打,用自己擅长阵地战和攻坚战的优势慢慢跟匈奴耗。到时,击杀冒顿也不是不可能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