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唐朝中央军不足8万人,为何安禄山能有15万大军(2)

2021-09-28 16:19     360kuai

而唐玄宗不久就设立了十大方镇,由节度使坐镇,统兵495000人,目的是震慑四夷。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那就是节度使拥兵自重,节度使最开始的权力还不是很大,只是拥有兵权,但到了后来,逐渐就成了地方老大,所有的事情都说了算,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世袭的制度,皇帝能干涉的事情很少,与大唐隐隐有了对抗的意思。

而且为了便于联系和管理,常常一人担任好几个节度使,比如唐玄宗的养子王忠嗣曾任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统兵达到了267700人,可以说是统兵最多的节度使。再就是后来的安禄山,成为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统兵达到了183900人。

节度使逐渐拥兵自重,而中央军的兵力却是逐渐减少的,开始的12万彍骑也慢慢的变少,到了天宝年间。“是岁天下健儿、团结、彍骑等,总五十七万四千七百三十三。”

也就是说除去边镇的495000兵力,彍骑还有不足八万人。这就是当时中央军的兵力。

755年冬天,安禄山起兵,当时能统摄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河东地区并没有完全依附安禄山。不过再加上他自己所拥有的夷狄兵力,也已经是号称20万。

虽然20万这个数字有水分,但是对付中央军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最开始安禄山起兵,唐玄宗是不相信的,一周后才真正相信他反了,于是调兵遣将,只是边镇的兵力并不能及时赶到。

封常清和高仙芝只能在长安和洛阳一带招募士兵,他们没有经过训练,战斗力不强,根本没法和安禄山的劲兵相抗衡,洛阳很快沦陷。

封常清和高仙芝被杀后,唐玄宗启用病废的哥舒翰守潼关,当时已经调集了部分边镇兵,组成了20万大军,不过成分比较复杂:河西军、陇右军、朔方军、蕃兵、高仙芝旧部等等,他们缺乏统一作战的能力,但唐玄宗不愿意听从哥舒翰坚壁不出的策略,逼着他出兵,最终这20万大军只剩下了8000人, 哥舒翰也被部下绑着投靠了安禄山,可以说唐军损失惨重。

之后就发生了唐玄宗入蜀逃难以及马嵬兵变之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