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国“颜面尽失” 为何战后却仍能位列“五常”(2)

2025-01-14 06:42  凤凰网

罗斯福对于法国的做法极度失望,正因此事,罗斯福打心眼里瞧不起法国人,认为他们就是一群软蛋,在整个二战中,法国甚至没有一丁点的贡献,并且气愤的说道:

“法国是一个被瓜分的战败国, 无人领导, 无力偿债, 它的支配权只能等待遥遥无期的战争结束。”

在罗斯福眼中,法国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偌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带领军队与德国一战。

二战胜利以后,美国的地位超然,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苏联而已。

戴高乐此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想法和决心,并且将他自由法国的构思对罗斯福进行阐述,并且希望能够在盟国中取得应有的大国地位。

戴高乐的这番澎湃的理想演说,并没有能够打动美国人,甚至美国人觉得戴高乐的想法非常可笑,罗斯福对于戴高乐的诉求置若罔闻,因为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令罗斯福极度失望,根本不愿意再将任何重任托付给这么一个孱弱的国家。

二战以后,美国的地位空前,罗斯福自然也开始以全球的角度为美国寻求利益,他第一个考虑的问题,便是世界安全问题,对此罗斯福早已有自己的构思,他打算由美 、英、苏 、中四个国家来负责未来保障世界和平的重担。

也就是说,在罗斯福最初的规划当中,只有“四常”,法国坚决被排除在外,罗斯福对此举的原因说明也非常简单,因为这四个国家为世界其他国家流出了自己的鲜血,简言之,这四国为最终同盟国取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