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是晋献公在晚年并没有变得昏庸,更不是因为骊姬的美色而做出错误判断。他一直都是那个英明果决的一代枭雄,晚年同样如此。骊姬从来都不能左右晋献公的判断,因为骊姬之乱就是晋献公一手促成的。
晋献公的一生中,他在军事上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一手把晋国的国土扩张了三倍之多,这为他的儿子晋文公重耳后来的称霸,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是在他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却出现了严重失误。
骊姬之乱的真相其实是晋献公在选择继承人的时侯,牵扯出了一个困扰晋国一个世纪且充满血腥的大难题。几乎直接导致了骊姬之乱的发生,这个难题叫公族内斗。这件事可以从晋献公年轻时讲起。
【晋献公的童年阴影】
我想晋献公是有童年阴影的。在他出生后,晋国就处在一场内战当中。战争的双方是晋国国君的大宗和晋国在曲沃的小宗。
双方说起来都是亲戚,晋献公的太祖父带领着自己的封地曲沃,与晋国国君交战。而晋国国君是太祖父大哥的后人。晋国的这场内战持续了68年,历经了晋献公的太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人才宣告结束。这在后世被叫做曲沃代晋,或者本末倒置。
当晋献公的父亲再一次杀掉了正牌的晋国国君,通过贿赂周王,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他们曲沃一系完成了公族造反之路,对晋国国君取而代之。转过年,晋献公的父亲也去世了。人到中年的晋献公开始统领这个重归一统的晋国。
可以说晋献公是看着晋国公族间的战争长大的。他的父亲杀掉几个正派国君的时候,他还参与其中。他深刻的知道自己的太祖父是怎么从掌握军功到获得封地,再进一步杀死国君,一步步完成对晋国的颠覆的。所以他对公族掌权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神经,他必须要避免历史的重演。